壹牛家长圈-

      查看: 2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张图告诉你,什么才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1:23: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壹牛零零柒 于 2023-11-24 11:16 编辑

      7张图告诉你,什么才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真正幸福的孩子,他们的需求被全然看到、心愿被尽力满足、自尊被用心呵护……这份爱,守护着孩子无畏而从容地长大。
      ——虎妈

      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

      和幸福孩子无法共情的瞬间。

      网友们的回答,让人心疼不已。
      “舍友因为想家在宿舍哭,原生家庭不幸福,从小缺爱的我无法共情,因为:

      我努力考上大学,就是为了逃出来。

      她们眼中框住自己的四方地,却是我求之不得的暂时栖息地。”

      “舍友跟妈妈视频,嬉皮笑脸地叫妈妈‘美女’,问妈妈去哪了,刚才为什么不接电话?

      妈妈说,跟爸爸一起去看电影了。

      舍友立刻撒娇道:

      ‘啊,你们怎么不等我?我也想看。’

      妈妈开玩笑地回复他:

      ‘等你干嘛,来当电灯泡呀。’

      我坐在旁边诧异地看着他和父母的甜蜜暴击,想不明白为什么他和父母能够像朋友一样相处。”

      “上大学那一年,我因为兼职被别人骗了1000块钱,不敢告诉父母,难过地在宿舍痛哭。

      舍友替我着急,假装是自己被骗向父母求助:

      ‘爸,我兼职被别人骗了1000块钱,怎么办呀?’

      只听见他爸爸很轻松地问他:

      ‘你是不是缺钱了?’

      我不可置信地看向他:

      这种事告诉父母,竟然不会被骂?”

      正如鲁迅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有些孩子把家当港湾,有些孩子把家当牢笼。

      有些孩子跟父母亲密无间,有些孩子跟父母疏远淡漠。

      有些孩子可以在爱中放肆,有些孩子却只能在渴求爱的过程中委屈自己。

      都说天下无不爱孩子的父母,可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对爱的感受千差万别。

      又是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最渴望拥有的幸福?


      3-6岁
      幸福就是我的小情绪能被父母接纳

      一位患焦虑症的朋友曾对我说过一段特别伤感的话:

      “不是我的焦虑难以安抚,而是我从来没有被好好安抚过。”

      小时候不小心摔倒,磕伤了腿,爸爸不是问我有没有摔疼,而是责骂我为什么走路不看路?

      心爱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玩坏了,我难过地找爸爸诉说,爸爸反怪我说:“谁让你不看好自己的玩具。”

      第一次一个人睡觉,我害怕极了,爸爸不耐烦地说:“长大了就要一个人睡觉,有什么可怕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

      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确实,孩子的每一个小情绪背后,都有一个需要被看见和重视的原因,或是呼唤爱、或是寻求关注、或是向父母求助……

      那些不被父母接纳和妥善安置的小情绪,不会自己消失,只会在孩子的心中郁结成伤。

      消解孩子情绪的良药,是接纳和理解。

      孩子需要父母有温度地回应,让自己的内心生出积极和勇敢的能量。

      正如有句话所说得那样:

      “一个拥抱可以治愈99%的悲伤,缓解120%的压力。”

      一个情绪被允许,被接纳的孩子,心里才能长存安宁和温暖。

      7-11岁
      幸福就是爸妈相爱
      家庭氛围松弛和睦

      《奇葩大会》里有个很可爱的姑娘叫刘可乐。

      但她说起自己的父母时,却满面忧伤。

      她的妈妈是一个很严格,很强势的人,爸爸是一个自由洒脱的人。

      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凑在一起,就像是一对无法共存的矛盾体,总是争吵不断。

      她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也在父母的争吵声中抑郁成疾。


      她患上了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

      抑郁的时候,她每天都想自杀,狂躁的时候,她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

      充满火药味的家庭氛围,让她活得像一只“惊弓之鸟”,让她的内心饱受折磨。

      父母不合,成了她人生中最大的噩梦。


      其实,早有调查研究显示:
      “夫妻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

      相比较来说,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

      也就是说:父母的关系好不好,决定了孩子好不好。

      在父母战争中长大的孩子,很难长出结实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记得综艺节目《小不点嘚不嘚》中,记者曾问孩子们:

      “看到父母恩爱,你想说什么?”

      一个小女孩满脸幸福地说道:

      “继续秀吧,爸爸妈妈幸福,我也觉得很幸福。”




      正如周国平所说得那样:

      “家庭和睦,父母相爱,孩子能在有爱和快乐的氛围中度过童年,她的人生就会有温暖明亮的底色。”
      父母恩爱,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滋养,也是一个孩子人生最大的幸运。

      11-12岁
      幸福就是我开始叛逆
      父母仍然耐心陪伴

      很多父母都以为:

      孩子到了青春期,什么都要自己做主,就不再需要父母了。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青春期不是父母退场的时候,而是孩子最需要父母持续关注和陪伴的时刻。

      著名作家麦家也曾为儿子的青春期头疼不已。

      初二那年,儿子突然有一天关上了房门,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外,再也没有打开过。


      儿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也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否则就大发脾气,用离家出走来威胁。

      麦家很着急也很苦恼,但他没有放弃尝试走进儿子的内心。



      做饭的时候,他刻意叫儿子来帮忙,一起完成一桌佳肴;


      吃饭的时候,他主动给儿子夹菜,找话题跟儿子聊天。

      他邀请儿子陪他一起散步,和他一起爬山。

      他会提前帮儿子准备好登山鞋,也会在儿子爬不动的时候,伸手拉儿子一把。

      虽然他跟儿子之间的交流依然寥寥无几,但他明显地感觉到儿子紧闭的内心有所松动,叛逆的情绪也在慢慢消解,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雨果曾经说过:

      “只有父母的陪伴与爱,才能让青春期孩子感受到生命中最真挚的温暖和关怀。”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迷茫又矛盾。

      他们一边渴望独立,一边寻找关注,一边推开父母,一边需要父母,他们所有的挑衅、叛逆其实都是在试探父母的爱。

      所以,家有青春期孩子,一定要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和陪伴,多陪他们聊聊天,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去确定爱,确定自己。

      不管他们表面上如何高冷,如何反叛,如何不需要我们,我们都要知道:
      孩子内心最渴望的温暖和栖息地,仍然是父母。

      只有我们的爱与陪伴,才能帮孩子跨越青春期。


      12-14岁
      幸福就是我闯了祸
      但父母选择包容

      因制作纪录片《青少年问题》而闻名的作家乔希·西普曾讲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他在被养父罗德尼收养之前,一直是个不受待见,经常惹是生非的小混混。

      有一次,他偷开养父罗德尼的车超速行驶被警察抓个正着,并被带进了监狱里。

      他忐忑不安地给养父打电话,请养父罗德尼保释他出去。

      养父回复他说,让他先在监狱里待一晚。

      他本以为养父是在惩罚他,不料第二天一早,养父把他接回家后对他说:

      “乔希,你可以接着惹事、接着与我们作对、接着演……你那笨脑袋难道想不明白吗?孩子,我们不把你看成一个难题,我们把你看作一个机会”

      养父的话让乔希·西普内心深受震撼,也彻底改变了他。

      记得刘少奇曾在《人为什么犯错误》中说到:

      “任何人都要犯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的犯错误,只有在不断的错误,不断的碰钉子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懂得事情。”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世界的态度。

      当我们让孩子体验到被接纳的幸福,孩子就能还给我们一个不断自趋完善的他。


      14-15岁
      幸福就是我开始跟父母划清界限
      而父母选择尊重

      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高中女孩有一个特别宠溺她的爸爸。

      小的时候,不管她要做什么,爸爸都会陪着她。

      直到有一天,她开始跟爸爸“划清界限”,她想要有自己的空间,想要独自跟朋友去玩,不想要爸爸在后面跟着,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开始关起房门……

      爸爸接受不了女儿已经长大的事实,不断地越界。

      爸爸偷看女儿的日记,拆了女儿房门的锁,不准女儿交朋友,更不准女儿独自和朋友出去玩。

      结果,父女二人都深陷痛苦之中,亲子关系岌岌可危。

      北大才女赵捷有段话写得特别好: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

      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父母和孩子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

      父母能做的从来不是占有和控制,而是站在孩子的身后,送上我们的尊重和祝福。

      我们越懂得分离,孩子的成长越顺遂。



      15-18岁
      幸福就是我不完美
      父母仍然鼓励我肯定我

      曾看过一个数据统计:

      90%的妈妈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

      《少年说》中,女孩吴笛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

      可她的妈妈却总是嫌弃她体育不及格,性格也不够开朗大方。

      为此,吴笛很是苦恼。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妈妈看不到她好的一面呢?




      其实,《人性的弱点》里有段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父母的关注与认可是孩子最渴望的,却总是被我们忽视。

      他们努力的样子,希望被我们看到。”

      心理学上的“煤气灯效应”也告诉我们:

      越亲密的人,对对方的控制越深,影响越大。

      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最在乎的人。

      父母越是否定孩子,打击孩子,孩子越是相信自己不行。


      相反,父母越是鼓励孩子,肯定孩子,孩子就会拥有挑战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只有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不完美的孩子,孩子才能拥有砥砺前行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好。

      18岁以后
      父母选择放手
      只做我坚强的后盾

      俄罗斯讽刺动画《脐带》里,有一个被母亲用脐带拴住一生的男孩。

      小的时候,母亲为了保护他,用脐带拴住他,把他放在自己认为的安全范围内。



      长大了,他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孩,想要开启新的人生体验,母亲用脐带强势将他拽了回来。

      他愤怒抗争过,但又不得不在母亲的亲情绑架下一次次妥协。

      就这样,他的自我成长之路,一次次被母亲阻挠,直到最后平庸又无能地跟着母亲贫苦一生。





      主持人杨澜曾经说过:

      “一位母亲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孩子成功地离开你。”

      一只雏鸟想要成为雄鹰,必须要离开母亲的羽翼,不断地经历摔打、受伤和失败,才能成为天空的王者。

      同样的,一个孩子想要成为强大的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离不开父母的放手、尊重和支持。

      真正的爱孩子就是给孩子自由,对孩子要尊重,而不是捆绑;

      要支持,而不是束缚;

      要爱,而不是占有;

      要行使身为父母的职责,而不能把孩子视为我们的附属品。




      李雪老师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成就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想方设法地看见孩子的内心,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的行为,有的放矢地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适时地隐身和放手,继而托举孩子成为最想成为的自己。

      让孩子在接纳、尊重、理解和赏识中长大,孩子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本文来自男孩派由壹牛零零柒整理编辑,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