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7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18:3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么么茶 于 2016-11-23 14:51 编辑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遇着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因素,比如交通安全、保护隐私、网络活动、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等。不论这些因素出现在家庭,还是学校或社会,它都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严重的甚至危及孩子的心理和生命。因此,关注、净化孩子成长环境变得迫切。
              ó 扼杀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
              危险

              几年前,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广州、韶关、中山等市16所中小学在校生进行安全意识状况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生普遍掌握了相应的交通安全知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交通安全意识却在减弱。其中,约有13.3%的小学生有骑车带人、翻越护栏、乱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的行为,而初中生则为33.9%。
              观点:大多数中小学生本来已经具备了交通安全常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知行不一,而且年龄越大,交通安全意识越差,有的甚至经常违反交通规则。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家长们不但不劝阻、教育孩子,反而自己带头违反交通规则。《工人日报》曾报道,海口市第九小学门口有一座过街天桥,但一些家长毫不理会,30位接送孩子的家长,竟有29位直接带孩子横穿马路,其中一位父亲还硬拉着孩子横穿马路。孩子说,老师不让这样,要走天桥。争执之下,父亲竟对孩子嚷道:“走不走?不走我踢你!”
              因此,有专家认为,在孩子面前,家长们的言行如此轻浮,是在扼杀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这极其危险!

              Õ 40%的父母偷看孩子日记
              错误

              很多青少年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但家长们却希望孩子是“水晶人”,一切都能让他们看得清清楚楚。一份调查表明,近40%的中小学生父母偷看过孩子的日记和信件,子女对父母的这种行为颇为反感。为了躲避父母的“偷袭”,不少同学只好记一本“公开日记”,给老师、家长看;再记一本“秘密日记”,不对任何人公开。
              观点:孩子们如此谨慎、严密防范,只是权宜之计,实属无奈!父母对孩子负有监护责任,应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但智慧的父母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以平等、友好的姿态同孩子交流,用心沟通,使亲子心心相印。截留信件、偷看日记等窥探隐私、监视行为,是错误之举。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日记、信件等私密空间,是尊重孩子的表现。偷窥行为,不仅伤害了孩子,还毁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甚至引起孩子的逆反,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Ö 校园暴力殃及近3成学生
              当止

              一项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结果:在收回的900份学生调查问卷中,有67%的学生认为自己身边存在着校园暴力;78%以上的学生认为酒吧、网吧和一些偏僻的路段往往是学生打架斗殴的地方;80%以上的学生表现出对校园暴力的恐惧。26%的同学承认自己曾遭遇校园暴力,甚至有1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并不是很安全。在收回的900份家长调查问卷中,竟有90%以上的家长担心孩子在校的安全。校园暴力已呈现出团伙趋势,成为家长们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普遍担忧。因此,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刻不容缓!
              观点:专家认为,受某些暴力游戏和暴力影视剧的影响,青少年们便模仿起暴力行为,他们的暴力活动往往具有随意性、突发性、报复性。面对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孩子们很郁闷。家长最好与学校联手,科学引导,妥善化解。但部分家长却态度粗暴、方法简单,不少家长竟然教孩子“以暴制暴”。
              家长如此“教育”,或许能让孩子“不吃眼前亏”,但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孩子们渐渐习惯于暴力,长大后,一遇矛盾就挥拳头、动刀子,那么,他们的人生何谈安全?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也要教他正确应对暴力的方式。

              Ô 迷恋网络世界的虚拟生活
              引导

              网络世界对学生的政治热情、道德观念、是非标准、交往方式四个方面有一定负面影响。学生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呈现对国际热、国内冷,而对网络游戏中的刀光剑影、枪炮轰鸣和死尸遍地,他们仿佛感到的不是痛苦,而是痛快,于是对暴力的态度也从开始的憎恨、反感到默认和接纳,甚至是尝试。结交网友的中学生已占总数的55.9%;20%左右的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自我封闭。
             观点:网络生活确实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热衷结交网友”如同“迷恋网络游戏”一样,也成了现代中小学生的“时尚病”。为此,家长们操碎了心,不少家长已经谈“网”色变。
              其实,也无需大惊小怪!既然是病,必当医之。谁人可医?唯家长、老师是也。何种医法?至妙之法就是引导。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施医之前,都必须切实“把脉”,查清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在教育的同时,如果大人们洒向孩子的是亲情的阳光、关爱的阳光,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进行引导,孩子们就一定能走出虚拟世界,面对现实。当然,也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擎起一片蓝天。

              ò 超半数父母实施家庭暴力
             住手

              中国法学会反家庭暴力网络调查显示,近2/3的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被体罚的高峰时期,高达体罚总数的71.38%。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体罚的形式多样化,其中以父母手打脚踹为最多,占到88%;借助工具,如棍棒、皮带、衣架等实施暴力的占16%。从体罚的种类看,辱骂占25.28%,罚跪占16.36%,罚站占13.38%,被父母逐出家门的占4.09%。
              观点:很显然,调查方已将父母严重体罚、辱骂孩子界定为家庭暴力,这可能是许多人始料不及的。实际生活中,相当多的父母往往不论孩子犯什么错,便不分青红皂白,施以体罚。殊不知,这种暴力式教育常常适得其反。法国的思想家、资产阶级教育的先驱者蒙田早就指出:“皮鞭的教育只会使心灵更加怯懦,或越发促其坚持邪恶。”
              当代教育家也认为,利用体罚这种暴力教育方式,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带来痛苦,造成诸多心理问题;而且会破坏亲子感情,父母丧失威信,甚至会形成严重的亲子隔阂,导致两代人的对抗、对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