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成外龙爸 于 2014-6-9 08:45 编辑
凌晨2时许,17岁的小唐在睡梦中突惊醒,疑产生幻听,声称有人追她及逼害她,竟起床作“大逃亡”,先拿起书包再攀上露台窗门企图跳落街逃走。幸其母闻异响及时发现,立即扑前将她捉住,并高呼求救,惊动邻居代为报警。消防员赶抵协助将她救回安全地方,交救护车送医院检查,调查后发现少女可能因功课沉重、压力大,导致精神出现异常。 孩子出现这种极端的行为是因为心理出现了问题。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支撑,更需要精神供养。亲子专家董进宇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精神供氧者”。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可以一分为二。一个是肉体上的人,另一个是精神上的人。肉体上的人,负责吃穿,能正常地新陈代谢,却没有精神不能思考。而精神上的人则支配我们的行为。父母养育了肉体的人,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但是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孩子的精神供养者。 实际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是食物的供养者。给孩子供应食物,让孩子正常发育。发现孩子缺钙补钙,缺水灌水。精神上没有供氧者,这是孩子最大的人生悲剧。我们不但不供氧,还残酷地剥夺了孩子的心愿。精神上的供氧者,最主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人需要人的陪伴。人是在人的环境中才能叫人,人生下来到狼群里,出来的时候是狼孩,和人不一样。人的陪伴在人的这种动物身上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多数的是在近亲属中陪伴。其实,只要家庭夫妻之间有一个成功地扮演了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精神供氧者,就能有效地克服孩子的精神疾病。 要想孩子的精神“不生病”,父母教育孩子应该注意: 1.孩子的“灵魂”要“以人为本”。孩子的“灵魂”需要的是“以人为本”的爱戴尊重、善解人意的沟通和实事求是的理智选择,这里的“人”更是孩子和谐感情、健康心态以及充满爱心与善良的发展性精神需求。 2.让孩子拥抱大自然。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具有与生俱来的生物性和精神性需求,而且儿童也具有特别善于识别大自然所提供的抚育和指导的天性,他们的想象力和心智有赖于大自然的哺育,大自然也是他们的父母,孩子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翻上爬下、任性玩耍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且影响人终身的生活背景构成之一,它超越于人为锤炼、造就以及强化的进化功能,促进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作用已被公认。董进宇亲子教育说到,因此,家庭、学校首先应该把孩子拥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悟、发现和创造自我“灵魂”的权利交还给他们,让他们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追寻健康、幸福、和谐的成长之路。 3.重视孩子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孩子的情商和行商是成才的最为关键的因素,远远超过了智商的重要性,就算是孩子的智商得到了绝好发展,与爱因斯坦、伽利略、牛顿等同,情商与行商,特别是情商受到严重抑制,非智力因素受到毁灭性破坏,精神上的“白痴”、心理上的“亚健康”或“残疾”,势必会对人类所追求的团结与民主,以及走向自由、和平、真正的多元化和社会正义的共同行动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 4.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一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广泛地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增加知识,升华思想。可以选择阅读伟人的故事、童话、小说等文学作品。另一方面,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到邻居家串门,邀请其他孩子到家里来玩,让孩子多到同学家去玩等。另外,父母可多搞一些活动,如带孩子外出游玩;也可让孩子做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如利用废物制作小作品,通过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5.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早期智力开发和“赏识教育”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不少家长一切围绕着获奖和功利转,忽略了孩子的承受力和心理健康。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时间、兴趣完全成为家长们自己愿望的名利场。孩子们就是不情愿,也不得不忍受。父母用“家长权威”决定孩子的发展,孩子成为家长精神家庭教育的奴隶——重视技术、技能,轻视情感、情绪;重视眼前的功利性,轻视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性;本该是无拘无束、翻上爬下、任性玩耍的年龄,却被家长的名利缰绳牵着鼻子,毫无半点自由和闲暇。无休止的沽名钓誉,无尽头的超常要求,使孩子的智力与情商失衡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