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成外龙爸 于 2015-1-5 20:07 编辑
一、当今孩子难教育的4个原因
1. 信息化时代动摇了成人的权威地位。
过去父母在孩子面前很有权威,而现在孩子敢对父母说,你懂什么呀?据有关调查,70%以上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方面比父母懂得多,15%认为,他们比老师懂得多。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后喻文化时代。在“前喻文化”时代,长辈可以教育和影响青少年一代;在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有能力影响成年人。21世纪,两代人需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2.独生子女时代给教育带来挑战
孩子成长有三大要素:教育、遗传和环境。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缺乏分享意识、适应能力差、自理能力差。
3.性发育提前而性教育落后
上海社科院1999年调研表明,女孩性发育平均年龄为9.2岁,例假初潮平均12.54岁;男孩性发育平均年龄11岁,首次遗精平均13.85岁。
与性发育提前相关的是性教育问题带来各种一系列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微博]最新调查显示,14-17岁中学生中10%有性行为,再加上当前性环境复杂化,网络传媒性信息泛滥,性事故频发。
因此,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青少年性教育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4.应试教育带来巨大压力
现代学生新的“四化”为,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微博]学化、大学幼儿园化。应试教育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
儿童面临巨大压力,产生过度焦虑,造成“童年恐慌”,而且年龄越小,越无助,缺乏安全感。作为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减压,告诉孩子,除了成绩,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二、忠告天下父母四句话
(一)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我在教育部开会时,北京一所大学领导反映,在一年级新生中有35个人想自杀。再如前段时间复旦大学[微博]研究生宿舍的投毒事件,都说明人格扭曲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悲剧和代价。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考虑孩子的素质和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传授知识非常重要,取得高学历也是需要的,但是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健康人格。
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具有健康人格有5个指标:学习、仁爱、负责、自制、尊重。
3 分享
这5个指标是决定孩子健康成长、幸福一生的关键。
以自制力为例子。澳大利亚心理学专家曾做过一项中澳幼儿自制力的对比研究。
研究以3-4孩子为对象,在其前面放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忍耐15分钟,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研究表明,80%的中国孩子选择马上吃,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选择等待。这意味着,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为什么中国孩子不能等待?这是因为,我们经常充分满足孩子,孩子不习惯等待,不能延迟满足,且容易变得任性。
再如,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给孩子的零花钱非常有限,10岁以下孩子一周零花钱3毛,10岁以上孩子是1美元50美分,并且对于如何花钱有明确的14条协议,并要求孩子每周向家长[微博]报账,用于储蓄的不少于20%,用于慈善的方面少于20%,以此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在自制力方面,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即是当孩子有了需求时,要适度延迟、有条件满足,让他学会等待。相关研究还显示,青少年时,不能延迟者容易形成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而延迟者较多能成为独立性、适应性强、自信的少年。延迟者比不能延迟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分。
(二)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我做了四十年的青少年教育和研究发现,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教育就是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糟糕,教育一定不成功。所以说,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开始,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开始。
在这里将讲一个最普通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一个概念“习得性无助”,他通过实验发现,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绝望,放弃努力,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经常流露出习得性无助的语言,比如有孩子考试后会说,我数学考砸了,我最怕数学了,我学不好了。
不同的父母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说,真笨,这点题都不会,你算是没希望了。有的父母比较宽厚和理解,对孩子说,别难过,爸爸妈妈都没有数学细胞,所以你考不好是应该的。上述两种都是消极的解释,把孩子考不好归结为永久的、难以改变的原因,孩子容易悲观,产生无助。
积极的解释是把孩子暂时的失败解释为一个暂时的和可以改变的原因。“孩子,你能学好数学的,你这次没考好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准备。”积极的解释导致乐观,消极的解释导致悲观。
不仅是解释孩子的问题,同样在解释自己生活中,也需要积极乐观的归因,从而给孩子树立榜样。
什么是好的亲子关系呢?要遵守五大原则: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好的关系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或危险的事情时,看他是否敢告诉父母。好的关系的高线是,当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看父母是否敢于惩戒孩子,以及孩子是否承担责任。
孩子10岁以后,进入青春期,实际是长大的需要。心理研究表明,孩子10岁之间是崇拜父母的年龄,而10岁之后则是轻视父母的年龄,因此10岁之前是构建亲子关系、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其中2岁之前对孩子要无条件的爱;2-4岁是建立规则的第一黄金时期,在此阶段要敢于向孩子说“不”;5-10岁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10岁之后,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尊重孩子。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在家庭关系中孩子变得重要,这是一个误区,理性的家庭关系应当是,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因为夫妻关系稳定,父母情绪稳定,带出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三)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说一千道一万,习惯培养是关键。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也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从某种意义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习惯培养是一个从被动(遵从),到主动(认同),最后成为自动(内化)的过程。培养一个好习惯需要5个步骤:
第一步提高认识,让孩子认识到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产生兴趣。
第二步明确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比如《弟子规》讲到“出必告,返必面”。
第三步持久训练,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习惯的养成最后是人神经系统的改变,根据研究21天可以初步形成习惯,90天可以养成稳定的习惯。
第四步及时评估,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习惯培养不在于其强度,而在于其坚持的长度。
第五步形成环境,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在家庭中,有个读书的孩子,就需要一个书香的环境,父母要以身作则。
(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
男孩和女孩发育有先后,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比女孩晚;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相当于3岁半女孩水平,因此让男孩提前入学可以说是灾难性的选择。
男孩在小学甚至初中,学业暂时落后女孩是可以理解的。暂时落后是一个特点,不是缺点,可怕的是,我们正把这一特点变为一个真正的缺点。,我们看到,小学、中学、大学,女生的成绩全面崛起,男孩整体滑坡。
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在学习方式上有显著地差异。男孩善于通过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参与体验学习;女孩善于通过语言沟通、聊天和阅读开展学习。现在中小学往往不能满足男孩学习的需要,现在的教育教学和评价机制基本是语言考核为主,男孩擅长的学习方式基本被边缘化了,加上家庭的溺爱,男孩由此会产生失败感。
男孩危机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父教危机。一项关于中国高中生研究显示,当遇到烦恼事时,孩子求助对象中,前5位没有父亲,甚至网友都排在父亲前面,可见中国教育存在父教缺失的问题。美国父道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所以奥巴马反复强调,加强父教。
父爱和母爱是不同。父亲是外放的,母亲是内倾的;父亲鼓励独立,母亲讲求依恋;父亲强调变化、创新和挑战,母亲挑战稳定、一致和安全;父亲经常抓大仿效,母亲习惯对孩子事事关心;父亲的方式是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母亲的方式是静态的、稳妥的;父亲传递的是坚强、勇敢等阳刚之气,母亲传递的是细腻、呵护、富有同情心等阴柔之风。孩子在5个月时就能感觉到父母的不同。比如,妈妈抱孩子非常紧,而父亲抱孩子是松散的,所以父亲抱孩子时,孩子兴奋、开心。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联盟。哈佛大学有关研究研究表明,在人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的天然优势是培养孩子亲密性,而父亲的天然优势是培养孩子独立性。从发展阶段来看,婴幼儿阶段以母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责任各半;而中学阶段则是以父亲教育为主。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孩子从父母关系观察到,什么是爱情和婚姻;从母亲身上学习做女人和母亲;从父亲身上学会做男人和父亲。
三、问题回答
1.我们现在强调鼓励多,还需要批评吗,如何批评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在中国教育的一大误区是,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灌输。真正有力的教育在自由和规则之间平衡,批评是需要的。但是批评乃至惩戒孩子时,一定要让孩子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越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越容易改正错误。
2.孩子上网控制不住怎么办?
国际上有关研究建议,一是9岁之前最好不上网,二是在小学和初中,电脑不要放在孩子房间,要放在客厅或父母房间。因为孩子在这两个地点上网,感觉背后有监督。
孩子沉溺网瘾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不好,缺少朋友。
3.中学的孩子不喜欢和父母交流,一放学就往自己房间,怎么办?千万不要把他叫出来教育。建议,青春期的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写信或发短信,因为,再啰嗦的人,写信都不会啰嗦,写信后不要急着告诉孩子说,你好好看。你可以放在他的房间,不要说。他一定会看你的信。也许,他当时不会说,但是10年后,他会告诉你他的感受。孩子教育是,3分教7分等。
教育孩子,首先不是用嘴巴,而是用耳朵。所得越多越容易失败。
4.现在孩子都是老人和保姆带的,父母怎样做些补救措施?
最好的补救措施就是孩子要自己来带,白天交给老人或保姆可以,但是晚上和双休日要坚持自己带,没有人可以代替父母的角色。孩子在12岁之前,特别是6岁之前,能否与父母建立亲密的依恋情感,决定他一生的安全感和依恋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