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3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识孩子要提出建议和鼓励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5:5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崔华芳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张辉得了80分,这个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回家后,他把自己的成绩告诉了妈妈。妈妈认为应该赏识孩子,就非常高兴地对张辉说:“不错啊孩子,恭喜你考了好成绩,今天晚上想吃什么?妈妈做给你吃!”

本来已经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没想到却被妈妈夸了一顿,张辉非常纳闷。不过他还是咽着口水告诉妈妈:“我想吃红烧肉!”

晚饭,妈妈果然做了红烧肉,并对张辉说:“这是为你取得优异成绩专门做的,以后取得好成绩,妈妈给你做更多好吃的。来,多吃点!”张辉看到妈妈是真诚地夸他,于是放心地吃了起来。

原来考80分妈妈就这么满意,这还不简单吗。张辉一边吃,一边想。

于是,张辉不仅没有加强对数学的学习,反而逐渐放松了。他想,反正妈妈要求也不高,只要能拿到80分就可以了,我干嘛还要那么努力呢。

结果,张辉的数学成绩始终没有进步,甚至有时候还在退步。为此,张辉的妈妈也很苦恼,为什么自己这么赏识孩子,他却没有做到想像中那样好呢?

张辉的妈妈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只夸奖、不激励,只看到孩子的成绩、看不到孩子的不足。对于孩子的成绩,如果我们只给予肯定和夸奖,甚至小题大做,把一个本来不是很理想的成绩说成是优异的成绩。把本来准备接受批评得孩子捧到天上,而不对孩子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作出提醒和激励。这样一来,会让孩子误会父母的意图,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从而忘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变得骄傲自满,最终放弃了继续努力和积极进取的想法。

所以,不仅要对孩子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赏识,更要在赏识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鼓励,让孩子在欣慰的同时,感觉到来自父母的殷切希望。可以对孩子说:“成绩还不错,不过再努力一点,你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赏识孩子。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李民的语文成绩是87分,数学成绩是89分,总分排在全班第十名,应该还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回家以后,他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

“是吗?全班一共三十多个同学,你第一次就考了第十名,这个成绩挺不错的!”爸爸对李民说。

听了爸爸的话,李民的心里一阵高兴。虽然他没有考第一名,但是前十名的成绩也凝聚着他的努力。接着,爸爸说:“不过,成绩是考核你过去的努力的,如果你接下来不努力了,下次的考试成绩可就不知道是多少了!”
李民意识到自己应该加把劲。在第二次考试中,李民的成绩基本上没变化。语文88,数学90,总分排在了全班第九名。

爸爸看了李民的成绩,高兴地对李民说:“不错,成绩比上次有进步,不要小看这一分呀,这可是你努力学习的结果。”

结果,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李民的成绩总是缓慢地提高。尽管都是一分两分,但是,小学毕业的时候,李民已经是班里的尖子生了。

李民的爸爸是明智的,他不仅善于赞扬李民,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激励李民,让李民在赞扬和激励中不断进步。

赏识孩子,不仅表现在对孩子的肯定和夸奖上,更表现在对孩子热情地鼓励和适当地提醒上。对孩子成绩的赞扬可以让他感到温暖和欣慰,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至少获得了父母的认可;而对孩子的提醒和鼓励则可以给他继续努力的动力和信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有差距,还有继续进步的潜力。

有时候,如果孩子的成绩已经非常好了,父母也感到非常满意,这时就应该换一种赏识和激励的态度。比如孩子考了第一名,你可以对他说:“真是好样的,相信你能继续保持下去!”而不是说:“不错,继续努力!”如果孩子听“继续努力”这句话的次数太多,也会失去耐心,他不禁会问:难道父母对我的期望没有尽头吗?总是让我继续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他们才会满意呢?所以,要适可而止,尤其在孩子已经非常出色的时候,不妨多说几句赞赏的话,让孩子继续保持好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