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5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拒绝孩子的艺术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4:4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胡萝卜 于 2015-2-5 14:52 编辑

      作者:石娟
      来源:《不娇不惯把孩子送孩子进清华北大》

      1、选择性地满

      小磊在洗澡时叫爸爸过去,然后给他看自己在学校受的伤,说是同学用黑板擦掷伤的。

      爸爸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伤是孩子之间逗闹产生的,于是批评了孩子。而孩子感到委屈——本来以为诉苦会得到安慰的,没想到还挨训。到了睡觉的时候,妈妈和往常一样和他道晚安,还摸了摸他的伤处。孩子扭了扭身体,很不情愿被安抚的样子。妈妈问:“真的很疼吗?”孩子点点头,眼泪就出来了,流到枕头上。

      妈妈说:“那么你以后就注意,别和同学逗闹了。”

      孩子一下子就坐了起来,“不是我的错,是他欺负了我。”

      孩子的眼泪流的更厉害了,“妈妈,明天放学你别在楼下等我,上楼接我吧,帮我批评他。”为了让孩子平静下来睡觉,妈妈便说:“我去的早就一定说说他。”孩子这才安心睡去了。

      第二天放学回来之后,孩子很不高兴,说指望着妈妈替自己出气呢。妈妈这时郑重地告诉他:“妈妈之所以没去,是相信你能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做父母的应该怎样表达和体现对子女的爱呢?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什么需要都满足,有求必应,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遭一点磨难,这就是父母之爱。其实,这是一种有害无益的爱。

      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要买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久而久之,稍不如意,孩子就会大发脾气,最后发展到孩子在家称王称霸,蛮横粗野,生活上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逐渐养成嫌脏怕累又懒惰的习惯,经受不起打击和挫折。

      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还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要知道,欲望无止境,一味满足孩子的欲望只能使其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最终会导致难以管教的局面,甚至会使孩子就此走上邪门歪道,这应该是每位父母需要注意的。

      早些年,浙江某高校一位教师,对他的儿子娇惯溺爱,儿子从小就要啥给啥。孩子上学,每月给10元钱零用。在当时,10元钱可不算少。可不到月底,孩子又伸手要钱,夫妻俩心想,就这么一个儿子,多花点就多花点,儿子一要钱,就再给10元、20元。儿子见钱来得容易,就乱花钱。

      初中时,每月给50元,还不够他花。不久,母亲晋级加了工资,仍只给50元时,儿子眼睛一瞪,气势汹汹地质问:“你们涨了工资,为什么不给我加钱?”父亲觉得不能再迁就,坚持不再多给,儿子这时已在外面欠下了别人的债了,听了父亲的答复,一下子就火了,突然抄起一把尖刀,直顶父亲的脊背逼问道:“你到底给不给?不给,我就给你放血了!”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怎样使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父母的百依百顺。”满足孩子要求应该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千万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
      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如孩子要求给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儿童书画以及必要的生活用品时,一般应给予满足。如果父母一时难以办到时,应该向孩子说明理由。

      如果不合理,就要坚决拒绝孩子,无论孩子如何不高兴甚至哭闹,父母都应该态度明确,不能心慈手软,但一定要给孩子说明拒绝的理由,并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理解。

      2、有偿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加上物质生活丰裕,往往造成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许多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无论吃的喝的、玩的看的,孩子只要一要求,父母马上就设法予以满足。

      而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这样一个观念: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是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这会导致孩子不懂得生存的艰难,不懂得获得许多东西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或耐心等待的,还常常表现出缺乏耐性的特点。比如,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不顾是非盲目行动,不会谦让,没有耐心,念不完一本书,写不完一篇文章,稍微挨批评就出走,干什么事情都想让别人帮忙,动辄打人骂人,容易冲动等等。

      一位父亲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

      那是女儿16岁的时候,我的工厂破产了,全家人的生活只靠妻子800元的月薪维持。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过惯了优越生活的女儿,向我们提出了要1000元的滑盖手机的要求,我当即告诉她:“爸爸绝对不能答应你这这样的要求,因为这太过分了。”

      女儿听到我说她的要求过分,显得愤愤不平,说:“我班的同学都用两千多元钱的手机,我只要你给我买1000元钱的手机,你还说我过分?”不管女儿怎么说,我始终没有答应她。女儿很生气,说着说着,竟然抱怨我和妻子无能,这让我心里凉了一截,也让我意识到对女儿的教育出了问题。

      我坦诚地对女儿说:“妈妈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才挣800元钱,爸爸前不久又不幸破产了,还没找到工作,你却提出要买1000元的手机,你都是个大姑娘了,是该有个手机,妈妈工作的店里正好需要一个帮手,如果你能在暑假期间和妈妈一起上班工作,赚到的钱你可以给自己买个手机。”

      女儿低着头,沉默不语,不过暑假期间,她还是坚持去和妈妈一起工作了一个月,总共赚了800元钱。她只花了300元钱给自己买了个手机,剩下的钱交给了我,并对我说:“我要努力分担你们的压力,努力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轻轻抱了抱女儿,我知道她彻底读懂了父母的心。

      家长在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要让孩子知道,钱并不是从天而降的,需要付出才会有回报。要设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孩子通过这种锻炼也能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目标的喜悦。

      并且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让孩子学会“期待”和“期盼”。“期待”和“期盼”是一个人自控的内部动力,而在有条件的满足中,“满足”是孩子的“期待”,“条件”是对其的约束。有条件的满足还能够帮助孩子思维和行为逐步具有“弹性”和“可变通性”,从而可减少因思维局限而引发的许多“不听话”行为。

      3、延迟满足,挑战孩子的耐心

      一天晚上,因为要请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飞飞的妈妈便提前下班,然后做了一桌子美食。妈妈刚把菜做好,朋友就打电话过来,说有点急事,要迟些时候才能过来。飞飞在学校里待了一个下午,按照平时家里的生活方式,现在的时候已经吃过晚饭了。于是,飞飞就嚷嚷着要吃饭。

      妈妈温和地对飞飞说:“妈妈知道你很饿,妈妈感到很抱歉。妈妈的肚子也很饿啊!等人到齐了,我们一起吃饭,那该多好呀!”在这等待的过程中,飞飞忍住了饥饿的煎熬,期盼着妈妈朋友的到来。
      最后,妈妈把朋友买给飞飞的玩具递给了他,然后说:“这是阿姨给你买的玩具,也是妈妈对你的奖励。”飞飞拿着玩具笑得很开心。

      现在的孩子不缺吃的、不少玩的,可见到自己没有的或想要的东西就想立刻拿到手、吃到嘴,脾气一个比一个急,想法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外冒;而人们日渐鼓起来的腰包,快节奏的、近似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成人的性子,也唆使他们无条件地满足家中唯一宝贝的愿望。

      然而,面对父母的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孩子的头脑中会逐渐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式”:我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致使孩子欲望的沟壑越来越深、越来越宽,父母的爱和关注把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心。并且,孩子向家长要求什么东西,都会马上得到,从未尝过等待之苦。自然而然的,孩子不但毫无感激的念头,也无法体会获得的喜悦。渐渐的,孩子的耐心也会消失殆尽。

      妈妈正在厨房里做蛋糕,小慧心在一边看着妈妈不停地忙碌,看见妈妈拿出香香的巧克力和新鲜的水果。小慧心说:“妈妈,我要吃蛋糕。”

      妈妈说:“蛋糕还没做好呢,妈妈要把粉调好,再加入慧心最爱吃的巧克力和水果。”

      3岁的小慧心仍然纠缠妈妈,“我就想吃蛋糕!我就要现在吃!”

      妈妈有些不耐烦了,“蛋糕还没做好怎么吃呢?你怎么不听话呀?”

      小慧心开始讨价还价,“那我要吃巧克力,吃水果!”

      妈妈说:“你吃了巧克力和水果,妈妈还怎么做蛋糕呀?”

      “我不管,我现在就要吃!”小慧心开始耍赖起来。

      妈妈无奈,只好让小慧心先吃巧克力和水果。

      现在,慧心已经上小学了,但是,她做事似乎永远都是三分钟热度,想的时候好好的,真要做的时候,总也坐不住。

      从心理学角度看,拖延时间、增强欲望的过程,是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极好机会。孩子提出要求,家长立即给予满足,无形中滋长了孩子有求必应的习惯心理,会使其急躁情绪加剧。相反,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用一定的时间,延长实现要求的过程,孩子会形成一种“来之不易”的心理感受。这样,不仅会使孩子自控能力得到加强,还会使孩子学会珍惜。

      为了避免孩子成为不懂忍耐的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就要对孩子的要求“延迟”一下“满足”。比如,孩子要一件高档玩具,父母不要马上给买。但是可以通过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完成这些劳动后,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的方式,让孩子用这些钱去买玩具。

      父母要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并不是每一样好东西他都必须拥有,即使要拥有,也不是马上。同时,要锻炼孩子的忍耐力,让孩子明白每个愿望要达成都不是很容易的,通常要经历一些等待和挫折。

      4、坚持原则,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父母二人带凯凯逛颐和园。凯凯看见有卖水枪的,闹着要买。妈妈说,家里已经有一个了,不能买。凯凯大哭,不走了。父母不理他,径直朝前走,凯凯哭着跟在后面,引得周围的人都往这儿看,还有外国人。

      爸爸妈妈觉得自己这次现眼现大了,可是不能惯着孩子的毛病。凯凯跟在父母后面,一面哭一面窥测家长的态度,看见没有希望,哭声越来越小,终于不哭了。爸爸妈妈有意放慢脚步,让凯凯追上来,领他回家,却绝口不提水枪的事。又一次出游之前,爸爸妈妈先声明:“玩就是玩,想乱买东西不行!”从此,再也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现在有的孩子,似乎永远也不知足,他们的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不胜枚举,真令父母难以招架。比如孩子有了一个书包,见到另一个新书包,又一定要买;孩子在商店看到玩具,立即要买,妈妈说回家拿钱,他也会哭闹不止。父母有时也会感叹:自己小时候什么也没有,觉得也很幸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总是不满足呢?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孩子有这么多不合理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原因好像是在孩子,但根源还在于父母,是父母“有求必应”的行为惯坏了孩子,所以,不能怪孩子。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问原因都给予满足,使孩子不合理的欲望越来越多,当欲望无法满足时,他就会以消极的行为来抵抗。

      刚吃完晚饭,诚诚正在看电视,突然电视里播出了他最喜欢的牛奶广告,他就对正在看书的爸爸说:“爸爸,我要喝牛奶,你快给我去买!”爸爸说:“刚吃完晚饭,不要再喝牛奶了。”“不行,我就是要喝!”诚诚坚决地说。“你这个孩子怎么不听话呢?现在喝牛奶对身体不好! ”

      “我就是要喝牛奶,你快给我去买!”诚诚开始哭闹起来。妈妈无奈地看看孩子,对孩子的爸爸说:“要不,你下去给他买一罐? ”

      “不行!现在不是喝牛奶的时间! ”爸爸严厉地说道,“你让他哭。”诚诚又趴到沙发上哭,他期盼地从手指缝里观察父母的反应。但是,爸爸还是在看他的书,妈妈则收拾厨房去了。

      过了好长时间,诚诚的哭声越未越弱。后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也没人理我,我还是不哭了吧!”说着,他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父母们必须要认识到,不能把家庭经济条件宽裕作为给孩子大买特买的理由。孩子的要求总是得到满足的话,他得到一切太容易,自然不懂得节俭、珍惜,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任性跋扈,越来越贪心。

      孩子的要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这就要求父母学会对孩子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一定要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乎理智,是否合乎实际。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坚决拒绝。

      当父母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时,应该把拒绝的理由坦率地告诉孩子,因为孩子在不知道父母为什么会拒绝的前提下,就会产生叛逆心理,变得更加任性。父母可以采取与孩子订立合理的“规矩”的方式,让孩子尽早了解自己哪些要求可以得到满足,哪些要求是过分和不合理的,这会对孩子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这样,孩子从小就会明白要克制自己的需求,就能够承受一定的挫折,对未来的生活道路也很有好处。

      5、不要轻率地处理孩子的哭泣

      家佳是一个好哭的孩子,在别人眼里,家佳是一个十足的“好哭佬”,跟小朋友玩的时候哭,妈妈批评的时候哭,不想吃饭时哭,睡觉时候哭……总之,任何时候,家佳总是以哭声来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不顺。

      星期天上午,家佳又哭闹了一上午,原因是,家佳和皮皮在小区的花园里玩,开始好好的,可是后来两人在小区的花园里发现了一个小铁环,皮皮利落一些,很快就抢到了小铁环,可是家佳想要,皮皮不给,家佳生气了,一跺脚,推了皮皮一下,说道:“你给不给我,不给我就哭!”皮皮当然不给,家佳就哇哇地大哭起来,直到家佳妈妈和皮皮妈妈同来到小区花园,皮皮妈妈劝说皮皮把铁环让给家佳,这才让家佳这个“好哭佬”停了哭声。

      事后,家佳妈妈真的好想管管这个爱哭的小女孩,可是想到以前,每次都说不了三两句,家佳就“泪飞如雨”了,真不敢再教训了,可是家佳实在太爱哭了,妈妈真的对家佳头痛极了。

      哭是不愉快的情绪表现。在孩子刚出生时,他们就用哭来表达他们的要求,表达他们的身体不舒服等等,但那时,是仅仅具有生理上的意义。而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他们的哭也逐渐具有一种社会意义了。如用哭来控制家长,用哭来面对困难,用哭来做武器等等。

      也许一开始孩子并没有想到哭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可是当孩子用哭多次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和目的时,他们就会把哭当作对付家长的武器,并逐渐把这个武器用到集体环境中去,没想到并不成功,于是哭又成了情感的宣泄。所以爱哭的孩子在排除身体毛病之外,一般都具有这种特性和本事,所以家长们应该合理地给予他们引导。

      周末的一天,舟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楼下的茶店喝茶。在茶店里,舟舟又耍小性子,要用两个茶杯倒水玩。妈妈当即表示“不行”,还告诉她水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玩的。舟舟见妈妈态度坚决,立马大哭起来,想以此来强迫妈妈妥协。

      这一招的确让妈妈很烦恼,因为茶店里很是优雅、安静,喝茶的人挺多。爸爸看到舟舟哭着吵闹不休,怕影响到别人,就向妈妈使眼色,让妈妈把杯子拿给她玩会儿算了。妈妈知道舟舟以前也爱玩这样的游戏,但通常都会把水洒得到处都是,有时还会摔碎杯子。于是妈妈把舟舟带到外面的角落里,让她大声地哭。妈妈说:“你哭吧,哭完了我们再进去。”

      当舟舟哭声小了一点时,妈妈蹲下来对她说:“在公共场合要注意礼貌,你看看,大家都安静,你一个人吵闹,这是不礼貌的。”不知道舟舟是不是听懂了,反正看上去她好像明白了妈妈的意思,立马抬头跟妈妈讲:“妈妈,我不哭了!”就这样,妈妈成功教育了女儿。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既不答应,也不发火,是上策。不答应,但是发火,批评孩子,是中策。不发脾气,乖乖照“小皇帝”的圣旨办,是下策,是放纵。发了半天脾气,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无理要求,是下下策,最坏的办法,因为这是自打嘴巴,等于告诉孩子:“我说的话一分不值,我发脾气是虚张声势,你完全可以不拿我当回事。”

      所以,孩子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哭泣时,家长不要助长孩子的哭。孩子哭时,不要极严厉地禁止,也不要过分地同情,否则会给孩子哭的“动力”,使他哭得更厉害。要以中性态度去对待,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消遣性的游戏,分散注意力,或是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安慰等。

      为了帮助爱哭的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家长还应当从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开始来培养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有意地引导他,忍耐,坚持,战胜困难,当他们在对抗困难时取得点滴成绩时,则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肯定,让孩子在感受成功的喜悦时,有信心去战胜更多、更难的困难,这样孩子有了足够的受挫能力和解决困难的方法,他就不会再那么脆弱了,当然哭声也会随之减少了。

      6、帮孩子抵制零食的诱惑

      威威今年上初中了,爸爸妈妈本以为进入初中,孩子自控力就强了,能改改吃零食的习惯,可妈妈却发现他比以前更爱吃零食了。虽然学校里倡议不吃零食,但他总能“见缝插针”地趁老师不注意时和下课时吃上一些,放学后还在学校旁边的小摊上流连忘返,有时候还会因为贪吃零食回家很晚。

      长期吃零食,既不卫生,又没有营养,更重要的是威威还因为过度的贪嘴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妈妈多次劝说,威威总是嗤之以鼻。有的时候气急了,打他几下,但他屡教不改,弄得爸爸妈妈也很苦恼。

      孩子喜欢吃零食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孩子的味觉比较敏感,而且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这是孩子喜欢吃零食的主要原因;孩子控制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诱惑;在成长过程中体能消耗多,孩子饿得快;此外还有一类孩子是由于“无聊”而喜欢吃零食的,他们常常对外界事物提不起兴趣,就把自己的依恋寄托在零食上。

      目前,市面上以孩子为对象的食品,多为油炸类及营养含量不高的甜点类食品,有些还添加了人工色素及人工鲜味剂,这些食品并不适合孩子经常食用。而且孩子常吃甜食,如果没有立刻漱口,还容易造成蛀牙。零食还会降低孩子的食欲,形成营养不均的现象。另外,含有人工鲜味剂的食品,都有较多的盐分及糖分,会增加孩子肾脏的负担……

      有人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小女孩,清清秀秀的,可就是牙齿上长满了黑色的斑点,于是同情地问孩子的母亲怎么回事。女孩的母亲满腹怨言地说都是奶奶把孩子带成了这样。原来,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都给孩子吃巧克力、喝果汁。孩子渐渐也离不开这些零食了,一来二去,牙齿上就长满了黑斑点。孩子的父亲一气之下去和奶奶理论,谁想到奶奶还说:“别信那些书上的说法,小孩的乳牙反正是要掉的,再长了新的不是一样白白净净吗?再说了,我小时没吃过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我把你们兄妹七个都带大了,哪个不长得人模人样的?”

      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零食特别多,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孩子的食欲,要想减少孩子吃零食,家长就要多动动脑筋了。在吃零食的问题上过分溺爱和过分强制,这两种教养观念对孩子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家里很多饼干、薯片、巧克力之类的食品,任凭孩子吃,这种过分溺爱,容易养成孩子有求必应、贪吃零食的坏习惯;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是孩子,做什么都得听大人的,让吃才能吃,不让吃就坚持不能吃,这种教养观念容易忽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造成亲子间的矛盾。

      孩子有了吃零食的不良习惯,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让他们改正。首先,应该有计划地逐步减少孩子的零食,除了饭后给孩子少量吃些糖果和水果之类的食品外,其余时间最好不要吃,更不要在饭前吃;其次,应把孩子一日三餐的饭菜做得丰富一些,可口一些,使孩子愿意吃,有时孩子不肯吃饭,让他稍微饿一饿肚子,再给他吃,千万不要急于向他塞零食。在午饭与晚饭之间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可以按规定时间让孩子吃一些点心,这时,可以适当照顾孩子的口味,给他们吃一点喜欢吃的食物,但不要让他们吃得太多,以免影响食欲。

      7、不能毫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的任性

      盈盈今年8岁了,聪明可爱,能歌善舞,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家里的所有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将她当作宝。在长辈们的关怀下,盈盈常常在家里随心所欲,什么事情都得依着她,稍不如意,她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不止,谁的话都不听。

      为此,父母伤透了脑筋。尽管他们一再告诫她“你下次再也不许这样了”,可不愉快的事情还是不断发生着。

      这天一大早,妈妈因为着急上班,让盈盈帮忙把垃圾倒掉。盈盈的脾气立刻又上来了,号啕大哭:“我为什么要倒垃圾?”

      看到女儿这样做,妈妈非常生气,却又没有办法,只好说:“好了好了,妈妈去倒。”因为妈妈知道,如果不顺着盈盈,她会一直哭闹下去,妈妈担心她的身体受不了。

      现在全家人凡事都得让着她三分,对了能夸,错了不能罚,否则孩子的“拗脾气”一上来,最后还得是大人让步。她的妈妈苦恼地说:“这孩子,好起来特别好,闹起来的时候,我们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简直太任性了!”

      孩子的任性是现在很多家长十分头疼的事情。许多家长总是很诧异,为什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吃饱喝足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孩子越大,满足得越多,要求也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稍微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就跟家长对着干,无论怎样教育,都毫无成效。

      其实,孩子的任性并不是天生的,大多是后天教育不当造成的。在幼年时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惯、放任、迁就,很容易造成孩子任性的心理。所以,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顺从孩子,纵容孩子。否则的话,孩子会以为爸爸妈妈会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孩子会变得为所欲为,十分任性。而且,在过分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理,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

      娴娴是个聪明的孩子,平时也挺乖巧的,但是有一次,爸爸带她到姑姑家去玩,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那天到了姑姑家,由于爸爸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娴娴的姑姑,所以和姑姑聊得时间长了点。本来娴娴和姑姑家的表哥玩得挺开心,可是快到吃饭的时候,娴娴突然吵着要回家。爸爸正在与姑姑聊到兴处,也没有心情理解娴娴,就随口说了句:“去!去!去……”

      没想到娴娴一改往日的乖状,立马躺在地上撒起泼来。这让爸爸下不来台,冲动之下,爸爸抡起大巴掌狠狠打了娴娴的屁股。这下娴娴更是不依不饶,哭闹得更厉害。

      当爸爸还想继续教训娴娴时,姑姑制止了,说:“好了,不能再打了。”然后她蹲下身子轻声问娴娴:“娴娴,姑姑知道你很难过,因为爸爸做得不对,姑姑理解你的心情。”听到姑姑不停地这样说,娴娴停止了哭泣。

      “要不这样吧,等我们吃完饭,姑姑就让爸爸带你回家,你看好不好?回家要坐几个小时的车,如果不吃饱饭,路上会饿的。”姑姑认真地建议道。娴娴不说话,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

      吃完饭后,娴娴的心情雨过天晴了,又和表哥玩了起来,早已忘了回家的事情。那一次,爸爸收获很多,娴娴的姑姑告诉爸爸:“对待孩子任性,父母应该提出温和的建议,而不应该强硬指责和命令孩子,更不能毫无原则地迁就孩子。”

      孩子任性,父母要及时教育。有人说:“几岁的小娃娃,懂得什么?长大了就懂事了。”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说法。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越大越难教育。父母一定要为子女的长远着想,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并且,家长应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行为界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并鼓励他坚持执行。不能总跟孩子说“就今天这一次啦”、“下不为例啦”。对孩子超越行为界限的事,绝不能迁就,否则,只会娇惯孩子,助长孩子的任性毛病,以后难以改正。还须注意的是:父母必须一致。

      8、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一次,燕子和老公带着4岁的儿子到海南度假。老公去买水了,燕子和儿子在一家商店里闲逛,儿子看到滑板后非得要买,燕子对他说:“你已经有两个滑板了,还要买,也太浪费了吧?”儿子不同意,吵吵闹闹,燕子生气地说:“你这个孩子,真是贪得无厌!”

      儿子一下子躺到地上尖叫起来,“我就要,现在就要!”

      看到这种情况,燕子感到尴尬极了,又不知道怎么办:向孩子妥协吧,会让自己颜面尽失,孩子越来越任性;不向孩子妥协,孩子又大哭大闹,在地上打滚,引来众人侧目。正在这时,老公过来,帮燕子“解了围”。

      老公对儿子轻声说道:“宝贝,爸爸知道你很伤心,很生气,不过爸爸有一个建议,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儿子一听,兴奋地从地上爬起来。

      老公接着说:“我和妈妈一会儿要去钓鱼了,你要不要一块去?”

      儿子听到钓鱼,兴奋地叫道:“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钓鱼!”

      就这样,燕子轻松摆脱了儿子要买滑板的纠缠。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正画图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个究竟。父母可以利用孩子这一特点,在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巧妙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

      贝贝已经3岁了,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什么事儿都要由着他的意思来,否则,就哭声大作,哭得撕心裂肺,哭得震天动地,绝对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儿。妈妈深知“他一哭自己就让”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可每每还是在贝贝那一声紧似一声的哭声中败下阵来,也因此助长了贝贝的坏脾气。渐渐的,妈妈感觉这孩子有点管不住了,觉得事情有点严重了。俗话说:“三岁看老。”经过询问,决定试试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做法。

      那天,贝贝在公园里被泡泡吸引住了,卖泡泡的小贩拿着泡泡枪不断地吹出五颜六色的美丽泡泡,并大声地吆喝着。贝贝停在小摊前再也迈不开步了。妈妈想起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就不想再买,于是低下身去和贝贝说:“我们家有,一会儿回去再玩。”然后看着贝贝准备离开。“妈妈,我现在就要。”贝贝甩开妈妈的手,停在原地。“不行,已经有了再买就浪费了。”妈妈告诉贝贝。“我就要,就要嘛。”贝贝又开始了惯有的做法,发起了脾气。

      妈妈开始转移贝贝的注意力。把贝贝抱到了公园的池塘边,贝贝很快被满池的各色鱼儿吸引住了,他的情绪慢慢好起来,到后来还和妈妈抢着给鱼儿喂食,早把吹泡泡的事儿抛到脑后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做正面对抗,使用强硬手段使孩子屈服是最不科学的处理方法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最好能够找到转移孩子注意力,引起孩子兴趣的办法。

      孩子执拗于不合理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从时间、地点、场合等方面来考虑自己的行为、愿望的可行性。这时除了可给孩子语言上的告诫外,还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不稳定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将他的注意力引到别的事情上,使他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原来的行为或愿望。例如孩子执意要玩小刀,这时可用其他一些有趣的事情如外出游玩、制作航模等行为来吸引孩子转换注意力。

      此外,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劳动,如帮忙洗洗碗、扫扫地,这样他的视野就不会仅仅局限在自己身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