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2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老师更会教孩子?我们可能更需要英美老师来中国课堂做“实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9:0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英美学校里的学生多半不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专注,遵守课堂纪律,当中国老师遇到英美学生,像BBC纪录片中的冲突就难免发生。但管得好中国式学生的老师真的更厉害吗?不听话的英美学生真的只是因为他们是“熊孩子”么?远方老师目前在美国学校教中文,站在讲台之处,她也遇到纪录片中5位中文老师的困境,但最后,她改变了自己教学的方式。在远方老师看来,也许请一些英美老师去中国课堂做一场“学生中心”的实验,才是更有意义的事。


文/远方 编辑/吴慧雯



这些天,英国BBC广播公司拍摄的五位中国老师在英国高中教学的纪录片成了舆论的热点。

其实,中西方教育理念和形式孰优孰劣不可能通过这一部纪录片得出结论,因为“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其产生的特定环境,在另一个环境里生搬硬套,不成悲剧就成喜剧,总之不会是生活中应有的常态。不过这也许正是纪录片制作方想要达到的收视效果。


作为在中国教育环境中长大的美国公立学校老师,我在看这部纪录片时更多关注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和作用。对于五位老师的想法和做法,我有共鸣,也有反思。

英美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与中国学校相比,普遍存在学生课堂纪律涣散,缺乏刻苦学习的自觉性,缺少对老师的尊重等现象,这是事实。不过我们在纪录片中所看到的学生的很多“没规矩”的表现,其实是对中国式课堂教学,一种他们不熟悉不适应的教育方式的逆反。


片中尽管五位老师操着流利的英语,可是他们在课堂上说话的声调语气、肢体语言、看着捣乱学生时的眼神,都是典型的中国式的。他们在中国的环境里肯定都是优秀的老师,在英国学校里遇到的种种问题和不适应是源于两种课堂文化的不同。

我在美国公立学校教中文,回想最初走上讲台的日子,我也曾有过和这五位老师一样的经历。尽管我在国内没有当过老师,我还是本能地、下意识地变成了一个典型的中国老师。

站在讲台上,我要求所有的学生眼睛都看着我,希望他们能听进去记下来我说的每一句话;我在讲话时如果有学生在下面说话,我一定会严厉制止;给调皮捣蛋的学生调座位是我常用到的办法。记得有一次我甚至把课本摔在桌子上以表示对混乱的课堂纪律的不满。


其实我们每一个在中国接受小学到高中教育的人,不论你是不是个老师,只要站在教室的讲台上,我们都一下子觉得“老师”附体,不自觉地提高嗓门,表情严肃起来了。

这一点,在海外的周末中文学校体现特别明显,因为很多老师,尽管他们中很多人是美国的博士硕士,可是在中文学校用中文讲课时,他们都不自觉地变成了“中国老师”。



这一切都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老师中心”的教育方式给我们每个人打下的烙印。


中国课堂是“老师中心”(teacher-centered classroom),英美课堂是“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简单地说,在中国,学生要听老师的话,在英美,老师要“听学生的话”,是倾听。


下面,远方根据自己的经历来简单介绍一下欧美国家流行的“学生中心”的课堂上,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老师少说,学生多说多动

在美国学校,每年教学负责人都来听几次课,以此对老师的工作进行评定。记得最开始的时候负责人每次给我一堆意见,我总是被提醒:老师要少说,学生要多说,老师要做教练,在旁边负责指导。

负责人还说,不能让学生四五十分钟一直坐在那里,要让他们有机会动起来,因为他们不可能一直集中注意力,我当时很不服气,他们都是高中生了,在中国我们都是规规矩矩地一堂课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的啊!



“老师少说”,可不等于老师的工作量减少,相反,老师要费尽脑汁想出各种练习、活动让学生来做。在学生分组练习时老师要在学生中间不停巡视,纠正答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老师则变成了在旁观察指导的“教练”。

在这样的练习活动中,老师往往允许学生相互调换座位,各个小组在教室的不同角落,学生有的站着,有的坐着,甚至有的躺在地上。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纪录片中的英国学生在中国老师上课的时候坐不住了。



不同学生区别对待

用我们中文说就是“因材施教”,这一理念尽管来自孔子,可是在国内五六十人的大课堂上很难实践。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国内流行的都是一套教学大纲,全部学生按照老师的指挥棒走,统一进度,统一考试。



在美国,老师评估中专门有一项,要求看你的“Differentiation”(个别化教学)做得怎么样,就是要求老师在同一个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


这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老师要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个性以及家庭背景等等。除此之外,在美国的教育中还强调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类型,有听觉型、视觉型、触觉型,还有更细的分类。

学校要求老师在设计课程时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有效地学习。包括平时的测验,特别是在小学,很多时候一项测验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如文字、图形和声音,让学生以他们最擅长的方式来完成,从而尽可能来展示他们的学习结果。

老师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与中国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在整个时间注意听讲不同,在美国课堂中,除了集中讲解的时间,其他时候老师是课堂里的一员,而不是中心。与中国课堂要求学生尊重老师的权威相比,美国的课堂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现在上课已经习惯于这样做: 在讲解新的内容时,每隔几分钟就问学生“有没有问题?”只要有学生提出疑问,我就要停下来解答。所以美国的课堂是双向交流开发式的,学生习惯于随时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营造开放交流的课堂,老师的态度很重要。老师说话的语气是平和的,笑容不可少,鼓励表扬不可缺,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请”随时用。我曾看到过身高一米九的男老师,单腿点地蹲在学生身边与学生交谈,就是为了让学生说话时不必仰视他,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

表面上看,英美学校平均每个课上只有二十几个学生,与五六十人的中国课堂相比,似乎老师的工作量轻松很多,但事实上,按照“学生中心”教学方式的要求,我的亲身体会是老师在课上课下花的时间动的脑筋并不比中国老师少,有些方面,如课程设计上要求得更高。

远方老师说:

尽管英美基础教育体制和现状如这部纪录片中展现的那样有很多问题,可是,这部纪录片没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英美课堂教学方式中积极优秀的一面。

我们想象纪录片制作者的初衷是想通过一种尝试,让两种教育模式取长补短(当然是补他们自己的短)。不过观后的效果是过于强调二者的冲突,有点短板对短板的感觉,把一场教学实验变成了电视真人秀。

试想一下,如果五位中国老师去的是伊顿公学那样校风严谨的精英学校,没准课堂上就会亮点频出。不过远方更期待看到有一天英美的优秀老师来到中国的学校,在课堂上做一次“学生中心”的教学实验,那会对中国教育的改革更有意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