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丁丁糖 于 2018-7-31 14:10 编辑
高中历史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跟踪训练)跟踪训练 一、单选题 1.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这说明( ) A. 隋唐选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B. 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 C. 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 隋唐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2.秦朝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又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道、州、县三级制,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D. 地方行政建制中的矛盾与困惑
3.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 ) 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 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
4.魏晋南北朝时宰相机构为尚书省,隋唐之际为三省,唐开元以后为中书门下。中书舍人、给事中等中书、门下两省的主要官员,在尚书省宰相机构时代为皇帝的侍从;在三省六部制下具有沟通内廷和外朝的性质;到中书门下体制时成为宰相的属官,中书舍人以起草制敕为主,给事中以封还制敕为主。二者职权的变化,反映出( ) A.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 皇权所受制约增强 C. 宰相权力逐步增长D. 三省六部制度完善
5.中国古代通过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汉武帝实行“中朝”制度 ②西汉设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参知政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 A. 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 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 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7.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 A. 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B. 军功爵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C.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 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
8.有人评价一项制度:“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辩其贤愚”。下列史料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 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 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9.晁错的《削藩策》与主父偃建议实行的“推恩令”,在关于削减封国实力的主张方面( ) A.方式不同B.目的不同C.本质不同D.完全相同
10.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人诬告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很生气,下令刘祎之停职审查。办案人员奉命向刘祎之出示了皇帝签发的敕书(命令)。结果刘祎之很愤怒也很不屑地说了一句:“不经凤阁鸾台(即中书省和门下省),何得为敕!”武则天大怒,干脆下令刘祎之“即家赐死”。对上述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B. 三省体制导致宰相专权 C. 中书门下执掌最高决策权D. 三生六部体制名存实亡
11.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 A. 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12.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 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3.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 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①②④
14.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这一变化使得( ) A. 决策机制更加完善B. 政务处理更为快捷 C. 皇帝权威有所加强D. 官僚机构急剧膨胀
15.唐代曾开办“算学馆”,一度把数学纳人科举范围,但算学科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学科考试停止了。算学科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 ) A.科技发展的停滞 B.科举制度的衰落 C.官僚政治的腐败 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
16.《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指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制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 )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B.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C.相对公平公正 D.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17.北宋时期三司使的权力是( ) A.掌管军事 B.管理财政 C.掌管行政 D.监察百官
18.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州为监察机构,而到了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州由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道发展成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州、道这一变化( ) A.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B. 反映出监察力度的减弱 C. 其主因是社会经济发展D. 说明地方行政权力扩大
1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为解决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①设立中朝 ②设置节度使 ③设立通判 ④实行推恩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④
二、非选择题
20.间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体制管辖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多元纯一体的组合。自战国秦汉开始步建立起来的对官史的选、任用、监察、考课、回避、退休等一套严密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制的一大创,对中国社会政治体制的构建,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随着唐时期国家大一统的恢复,特别是唐初国运昌盛、百废待兴,国家意识到笼络人才的必要性,文官制度日臻完善并走向成热。隋唐时期的统治者有鉴于长期政治动乱的教训和传统的选官制度积弊丛生,创设分科考试制度,随着大唐六典的出现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官立法,又把此时的文官制度推向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刘修明、夏禹龙《中国古代文官体制的现代启示》等
材料二 兴盛于隋唐时期的中国古代考选文官制否定门阅官制强调“非科举者,毋得为官”。学子在科举中试被授官的同时,还被予相应的品级。严密的考绩体系使政绩佳者得到奖、升官或加体。英国在19世纪中叶将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杂糅进资本主义制度中,形成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后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英国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考选事宜,考选科目包括三门必修和七门选修,以期得到第一流的人才,组建有效能的文官班子。不同级别的文官,教育程度与文官级别、待遇相关联。低级文官由其直接主管填表,就其工作态度、人际关系、素质、领导等方面能力进行考评。由于两种制度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差异是明显的。中国古代文官制虽历史悠久,技术上于完善,但并没有在近代的社会发展中获得新生。 ——摘编自李柏槐《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之比較》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文官选拨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形成的影响。
答案 1.B 2.D 3.B 4.B 5.D 6.D 7.C 8.C 9.A 10.A 11.B 12.B 13.B 14.C 15.D 16.C 17.B 18.A 19.D 20.(1)特点:公开考试原则;平等择优原则;文官选拔法制化。 原因:传统的选官制度积弊丛生;国家大一统的恢复;统治者注意吸取历史教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的推动;科举制的实施与发展。
(2)相同之处:都重视选拔人才;都坚持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都实行分级制.以调动官员的积极性;都采用考绩晋升体系。 影响:巩固和加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改善文官素质;保证国家政局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有利于社会正常运转,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对西方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民主化进程。
助您 壹牛成功 祝您 2018版 | 成都中考择校大数据火爆出售中!
点击下面图片直接进入购买链接 暑假游学线路力荐: 大美青海 好玩沙坡头
塞上江南、好玩宁夏、清凉内蒙、大美青海 ——沙坡头、沙湖、通湖草原、青海湖、塔尔寺空调包列7日游
名校之路--暑假职业体验探索夏令营【适合初三、高一高二年级】 新高考,定位最重要 ,有方向才有远方! 本文由丁丁糖编辑(来源 |历史教研组),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违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