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4-26 10:49:33
|
只看该作者
是谁制造了中国式的嫉妒?是你,是我,是我们中国式的互相攀比的教育理念。我们小的时候,是不是爸爸妈妈经常说,‘你看邻居家小胖儿,哪哪比你好。’以此来鞭策我们?在幼儿园,老师是不是经常说,让我们来比赛,看谁吃饭吃的快?我们上学了,老师是不是经常说,谁谁是我们班最好的?你都没法和人家比?仅就在幼儿园这段,这样的教育方法往往能立刻见效,也非常容易就能让孩子做出我们期待的事。前一段一个妈妈问我,’海岚老师,我家女儿必须要每次都赢,不第一就哭怎么办?’ 我只是反问了一下,你家里是不是经常用比赛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答案是的。
到加拿大学早期儿童教育,我惊奇的发现这种让孩子比赛的方法是不允许的,我当时不明白,这样有什么不好,课下问了老师,老师说如果互相比较,容易激发不正当的竞争心理,后来接触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孩子,他们不知道和别的孩子比,有时候似乎很傻,但我看到的是孩子们内心的坦然,从容和快乐!我渐渐明白,这就是我们中国式嫉妒的起因!在加拿大幼儿园,如果我们要带孩子到外面公园,期待孩子把外衣啥的穿好,我们不会说看谁穿的最快。尽管,这样是非常容易让孩子努力并迅速穿好的。我们会说,我看见埃里克森把衣服穿好啦,谢谢!我看见艾米丽把衣服穿好啦,谢谢!我们绝对不会说,埃里克森最快,艾米丽第二快,托尼你再不快点儿就是老么了!
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前者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个体行为,老师的表扬是要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后者关注的是孩子之间的相对比较,孩子们关注的是我比谁如何如何,而不是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中国式嫉妒的萌芽。
前段时间在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课堂上,教授提到高中生的教育中学校和家庭中榜样(role model)的作用。在联系实际的讨论中,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说在高中课堂上树立一个榜样,让全班学生向他学,教授补充说,应当注意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榜样,而不是固定集中在某个学生身上。现在我们能否理解这里面的深意!
我们的传统文化支撑的是千年不变的一个统一模式。全球一体化和互联网时代为每个人成功提供了不同的机会,就像我前段时间微博里提到的,People succeed in different ways!没有必要和谁,尤其是周围的人比来比去,比出来的是目光的狭隘,内心的不快乐,是心灵的扭曲,到了极致,就是邪恶罪恶!
但愿这种悲剧就此消失,从你我开始,不用这种盲目比较的方法教育孩子,而是去关注孩子每个个体的具体行为,完善自己快乐成长,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不是比下去谁产生的所谓机会,世界很大…..谢谢。
转自海岚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