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日,看了学生写的《母亲传》,心情有些郁闷,就像深圳五月的天气一样,连连暴雨,令人烦燥。为了写好这次《母亲传》,我先让学生事先找有关的人去采访。从母亲的出生、童年、上学、恋爱、创业、育子、性格、爱好等各个方面去了解母亲。还教给了学生的一些采访的技巧。可以采访母亲,外婆、父亲,可以去找一些老照片,为了勾起母亲的回忆,建议学生带他的母亲去看《致我们那些逝去的青春》,能想到的方法,我都替学生想到了。给了学生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让学生每天观察母亲的一个方面,以写日记的方式记述他的母亲。我对这次体验式的写作充满着期待。 可是,等我将学生的习作收上来的时候,我的理想瞬间破灭了。除了极少数人的习作能够勉强合格,其他学生的跟我的预想差距极大。多数学生无话可写,觉得与母亲的生活每天都那么平淡,没什么好写的。母亲所做的一切在学生的眼中,都是一种习惯。一个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在文中这样写到: 4月29日,星期六、晴 早上,母亲推开我的房门,对着我喊:“起床了。” “知道了。”我答道。 “快点刷牙,洗衣脸,吃早餐。” “哦!” “吃完早餐,先做作业,然后才能出去玩。” “哦。” 。。。。。。 晚上,餐桌旁。 母亲问我:“作业做完了吗? “做完了。” “今天少玩点电脑,早点睡。” “哦”。 良久,听见妈妈在客厅里喊:“睡觉了。!” “知道了,妈。”我重重的关上了电脑。 像这样的交流,孩子连写了五天。同样的话,同样的事,不断的重复,在孩子的习作中,母亲就是一个监督他吃饭、做作业、睡觉的佣人,更谈不上习作中抒发他对母亲的感情。 这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还有一些孩子,根本就无话可写,为了完成作业,从网上抄几段赞美母亲的话敷衍成文,要么,编造一些诸如“买玩具,别人找多了钱,妈妈叫我给商户还钱”这样的情节来完成差事。我不禁感到有些凄凉。 是什么原因让从十月怀胎就开始陪在孩子身边的母亲变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有些母亲,为了孩子,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自己的梦想,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换来的是孩子对母亲的陌生。 很多母亲不明白,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对我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孩子麻木了,感觉母亲所付出的都是习惯,都是自然,都一个母亲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为什么十多年了,孩子却是这样的一种感受? 出于疑惑,我把这些学生一一叫来,问他们为什么写这样?孩子一脸委曲。 “我也不想这样的。”有的孩子说:“我拿着采访提纲去问老妈,老妈一看,说,‘这有什么好讲的,你的任务就是读好书,不管这些事情。老妈所受的苦,所受的累,都是为了让你们有一个好的环境,过去的就过去了,考上重点,才是你要关心的。’” “我问到爸爸妈妈是如何认识的。”一个孩子说:“老妈说,‘你还小,了解这个干什么。这是大人的事’” “我妈讲得太简单。不详细。” “我妈没有时间,我好久都没有看到我老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