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优质学位稀缺名校掐尖 小升初激烈程度超高考
推荐阅读: 这是前两天党报上的文章,转过来和大家分享。小升初的现象已经是国人皆知了。看看文章里说的广州、郑州、昆明的小升初大战,也许成都还不算最激烈的。即便如此,小升初引起的我们的焦虑却是并无不同。虽然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虽然党报的记者对小升初现象的分析也非常贴近现实,但是……真正谈到要解决……
欢迎大家跟帖,谈谈你的看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绕不开择校这道槛。年初,教育部要求制定措施解决大城市中小学择校热问题,各地通过公开摇号、指标到校、严控择校比例等遏制择校热。然而,“民办择校大战”却愈演愈烈。从6月底到7月中旬,广州、郑州、昆明等地接连上演“万人赶考民校学位”,“掐尖”竞争十分惨烈。 尽管“公办保公平,择校到民办”渐成共识,尽管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校占比并不高,但少数的择校现象“却弄得整个社会很焦虑”。家长的择校冲动为何始终强烈、学生的升学负担何时才能卸下?在逐步实现“公办不择校”后,民办择校已然成为中国教育的新热点。——编者
火爆 赶考成风,有考生同时报7所民校,录取率远低于高考
7月16日,郑州“小升初”民办校测评放榜结束,考生和家长的“择校题”也到了要交卷的时候。
“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招10个班,当天考试共有132个考场,一个考场只有三四个人能考上,比高考还难。”考生家长胡越感慨。据了解,文博学校14∶1的报录比例还不是最高的,15000名考生争夺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500个名额,报录比例竟然高达30∶1。
(我算过成都的,以今年的小升初私立学校为例,最火的成外考试,真实报名的人数在1.2万,录取人数为1000人,这样算下来录取比例在10%以下,约为8%。有没有更低的,我不晓得。)
不只郑州在这个夏天经受着择民办校的“炙烤”。“天河外国语学校和育才实验学校都招了我儿子!”家住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的何先生一家近来沉浸在喜悦中。因为嫌划片内的公办初中质量不高,他果断选择了“民办择校路”。
虽然儿子的上榜让何先生“押对了宝”,但民办择校的火爆也让他记忆犹新,“家长们带着孩子四处赶考,手拿四五张准考证的考生比比皆是。”据统计,广州市共有民办初中152所,其中组织考试的大联盟12所、小联盟5所,今年计划招生4815人,报考人数则多达26475人,报录比例达5∶1。
同样的择校压力,昆明市五华区的张女士感同身受。“民办校每年学费七八千元,公办校不要学费,但因为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家长们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让孩子挤民办校。”她说,身边考生中最多的报考了7所民办校。
按照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考试升学,小升初就近划片派位录取。近年来,一系列“禁令”已让公办中小学择校的空间和比重逐步减少。“其实,我们在公办校基本实现了就近免试入学,只是在民办校存在择校现象,但就是这少数的择校现象,却弄得整个社会很焦虑。”一位教育部门官员曾如此抱怨。
盲目 择校只看升学率,为应试上补习班,未毕业先“试考”
在广州市二中应元实验中学,记者问一位考生“是否有信心考上”,谁想到这个小男孩笑着说,“我今年才上五年级,妈妈说让我来提前体验。”这样的特殊考生并非个案。一位家长说,很多非毕业生都来“试考”,“花几万元报的培训班有没有效果,考一次民校联考就知道了。”
为考民办校而上补习班,几乎是各地考生共同的必修课。“民办校考题多是书本外的知识,必须参加补习班,女儿六年级一年的补习费大概11000元。”昆明考生家长张女士说,补习了不一定考得上,但不补习一定考不上。郑州一考生家长则直言,孩子从四年级就开始准备小升初考试了,“这在他们班里非常普遍”。
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进行任何形式的招生考试或测试,民办校招生必须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主要录取依据。但不少家长却表示,目前各地民办校招生仍是看考分、排名次,甚至导致明令禁止的奥数班等死灰复燃。“如果民办校不取消入学测评,仅要求公办校划片接收,小升初免试不过是‘皇帝的新衣’。”教育界人士李建梅说。
让家长们纠结的,还有放榜后的选择。当各校录取名单出炉,“育才和侨外,选哪个”之类的求助网帖大量出现。“当初抱着不能错过的心态,只要时间凑得开,就尽可能考,但对学校有什么特色和优势、自己孩子适合什么学校,并没有清晰认识。”梁女士的话,代表绝大多数家长的择校心态。广州某知名中学校长表示,很多家长择校时只追求升学率,反而忽视了学校服务、人文氛围、教学理念等,“国外家长是为特色而择校,我们却是盲目择校。”
诱惑 名校办民校共享师资,选拔考试来“掐尖”,外地考生可获学籍
一面是就在家门口、免考又免费的公办校,一面是考录悬殊、收费不菲的民办校,众多考生为何弃易就难去挤“独木桥”?
“一些民校前身是公办名校,底子好。”一位考生家长道出缘由,出身成为很多民校的撒手锏。以广州为例,上世纪90年代政府提出3年内建设24所示范性高中,并实行初高中分离。在这一政策下,一些知名中学的初中分离出去后,成为民校。2000年后,挂着名校金字招牌的民校,靠优质学位成为家长们眼中的“香饽饽”,并逐步演化为每年必演的“联考大战”。
“目前民办校所占比例并不大,但因为名校背景,拥有了普通公办校所不及的教育资源。同时民办校享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权,有些政策是公办校享受不到的。”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领导研究中心副教授沈玉顺说。
民办择校的热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优质生源的流向。郑州一所公办中学校长抱怨,他们对口招的几所小学,每年有近200人考到民办校去。“公办中学是电脑派位,民办校则是选拔招生,通过测评‘掐尖’好学生,生源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怎么比?”
而异地中考、异地高考的逐渐放开,使得更多外来务工子女加入赶考民办校大军。“这些学生没有本地户籍,无法参加公办校派位,选择读民办校以获取学籍,进而通过异地中考通道入读广州公办高中。”卓越教育的有关负责人说。而郑州南郊的嵩阳中学,今年也增加了招生计划,“8月会迎来一个报名小高峰,主要针对外来务工子女。”
冲动 优质学位稀缺,电脑派位风险大,公办择校禁令刺激民校需求
民办择校热的背后,依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像广州,各区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公办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巨大的刚性需求。”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分析说,广州的名校多集中在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城区,而天河、白云等区教育基础薄弱。
划片内公办校的质量不均,以及电脑派位的风险,让很多家长甘愿去拼民办校。“在家门口上公办名校的几率太低了,先考民校增加录取机会,实在不行再用公办校保底。”郑州考生王倩的妈妈说。广东省民盟在对小升初考生的调查中发现,只有23.4%的家长表示对电脑派位听天由命,而63%的家长都力图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优质学校。“毕竟有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最现实的就是进入一个师资、环境、学生都好的学校,以后才能考上好大学。”
相比于往年,今年国家进一步收紧公办择校的口子,广州等地明年开始取消择校。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介绍,2016年起将实行中考指标到校,省、市、区示范性高中拿出30%的优质学位,平均分配到各初中。这意味着,即使初中在弱校,只要成绩拔尖也可获得一定的重点高中录取指标。
这样的举措,很多家长却不买账。“公办不择校”的趋势,反而促使择校需求加速向民校释放。“几年后的事谁算得准,甭管公校民校,进好的学校才是王道。”来自昌岗中小学的家长江先生认为,指标毕竟是平均分在全市的学校,已经熬这么长时间准备联考,不会为一个指标放弃民校。
改变 不是禁止民办择校,而应解决校际质量差异,扩大优质学位供给量
“择校,从本质上是受教育者的权利,公办保公平、择校到民办是大势所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袁征认为,民办校让一部分家庭有了更多选择,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这种择校,应该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愿望,并与学校的特色优势、培养方向相契合,而不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掐尖’大战、盲目赶考。”在他看来,理性引导势在必行。
有专家介绍,在国外也存在择校,但一般来说,由于政府保障的公办校大致均衡,所以择校需求并不旺盛,只有少数家庭根据子女情况、经济状况等选择私立学校。“不是光堵住公办择校就完了,也不能‘一刀切’禁止民办择校,而要解决公办校与民办校的质量差异,优质学位多了,谁再去择校呢?”
王则楚提出,实现理性择校的关键,在于政府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分布均衡化。“不仅生均投入要大抵相当,在师资和管理力量配备上也要执行严格标准,并加强人员交流。”只有缩小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才能从根本上抑制择校冲动。
摘自人民日报 2013-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