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盘点共建生-一位小升初家长写的
共建生是一个半公开的特殊事情,尤其是在北京小升初的现实里。我这篇东西,不是建议也不是曝光,仅仅是个人在做功课时候的一些事实记录,分享给大家一些现实里存在的东西。这些东西均来自网络公开搜索,以及和同样情况的家长老师们交流的一些体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调查权力后知道的东西。对与不对的,欢迎大家补充指正。
[size=+0]共建是共同建设的意思,由于历史渊源,一些企事业单位,国家政府权力部门,与一些重点学校(大中小都有),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裙带关系。一方面是弥补了这些学校的教育经费和社会资源的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一种福利。这是一种互相优惠的关系,相当于商业合作伙伴一样的。由于我们国家体制长期处于计划经济,这样的跨行业裙带,能够协调一定环境里的社会资源,形成稳定的社会局面。目前共建形式在商品经济逐步成为主导以后,凸显出了其垄断性,因为这样的形式在相当程度上是排外的,所以逐渐引起了其他社会阶层的不满,而成为了目前小升初择校问题的一个靶子,成为了社会矛盾的出气筒。
很多公知都大声喊叫要消灭共建,甚至教委系统内部也多有怨言,不仅仅是因为分赃不匀挤占名额的关系,共建一词甚至都在地方级别的行文里被刻意回避了。多数普通百姓更是觉得这名额没我的份,我就要造他的反。按理说,如此官民一致的呼吁,取消应该是大快人心了,而事实层面尽管政府多次行文说要规范减少取消,但实际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取消共建基本还是痴人说梦,看看能共建的单位有哪些就明白了,动他们的蛋糕,谁有这个胆量?
因为这里有太多的纠葛。咱不提不合理的部分,那可能是绝对多的因素。只提几句可能合理的因素,那就是国有主义,集体主义在我们国内长期的垄断地位仍然是宪法保证的。对于外交部、军队子女的倾斜,可能还真不是可以取消的政策,甚至包括对大型支柱性国企的潜在福利,国家公务员、教师队伍的稳定等等。我们拿不出更多的硬福利,那么在教育方面的软福利倾斜,恐怕是难以从道德上根除的。毕竟还是有很多为国之利益奉献的人,他们并没有精力去辅导孩子功课。我们的教育大纲上有一条一直都没有变,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果为社会主义干事业人的孩子没好学校上,他们是不能干的。我这里不是为他们辩护什么,只是觉得这个阻力会相当大,而且也不是一点不合理,只喊口号解气是不客观的。共建问题的解决,真的不太可能马上一刀切除,也许逐步阳光化、规范化倒是可能的。
能有共建资格的学校和单位并不是很多,他们可能都以入选为荣誉,也以对方的合作伙伴而光彩。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一对一,而是复杂的双向自由组合。甚至合同都是每年变化的。现在人事制度改革了,一些共建企业也有了临时工,而且不是每年都有固定的人数,尤其是对应具体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但有一些数字还是共同的,那就是参加共建不是免费的,免考的了。按教委规定,钱的方面基数是3万,这个费用也不一定要由共建单位掏了。因为企业核算的缘故,这个费用一般还是家长负担的。当然,3万是起步价,加价的事情就非常灵活了,而最后到了谁的口袋,这个就不多说了。因为没那么巧合的对应孩子,所以假共建就出现了,这让这个制度出现了极大的漏洞,成为了可以运作的事情。这个运作不见得一定是合作企业,甚至学校也可以用这个方式来解决自己难言的问题。这样一来参与共建的人数就多了,于是共建也需要考试,成为了共识。也就是变形的小型自主招生考试。
参与共建的企业,开始仅仅是国家部委和一些著名的国企,比如二炮、外交部、公安部、对外经贸部、中国银行之类的,后来这个圈子就扩大了,一些高校、外企服务总公司、人民医院、国旅等也参与了进来。基本的思路还是出钱和社会资源,满足学校所需要的复杂社会关系。作为共建的学校,那也不是普通的班子,从校长、教师到教育资源,都是杠杠的。真的是属于强强联合的范畴。比如西城的八中、四中,海淀的101、清华附,都是绝对的一流。他们出面组织共建考试,也是北京小升初独有的一道风景。
共建比例是个迷,因不同时期不同学校的不同而差异巨大,但因为占有的蛋糕都是最好的一部分,而且是大家有感觉的一部分,因此绝对数量并不少,不可忽视。根据一些零散的事例推算,参与共建考试的录取率大约在10%~25%,而共建名额占学校招生名额的比例大约是5~10%。
梳理这些现实,是任何想在这个问题上发表意见的朋友的必修课。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建立一个详细的共建对应名单写在这里,但我知道,如果你想知道,就有渠道走入这圈子里的,因为这是个小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