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7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发布之后,家长如何面对教育减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09:5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系旅美教育工作者,内容来源于网络)

南桥:家长如何面对教育减负


摘要:减负如果给了家长压力,就把这些压力扛下来吧。生了孩子不应该为其负责到底吗?好在这个轭是轻的,如果你能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的话。我总觉得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我感觉世界真是越来越平了。减负规定有不少很眼熟,很像美国的做法。有批评者称,美国现在正在增加标准化测试,为什么中国朝另外一个方向走?我想,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合理平衡。美国孩子的童年闲暇是很多的,在基础知识的领域要求不足,强化一下有必要。如果有朝一日,发现中国孩子减负减得太狠了,同样又可以调整回来。只要决策过程合理,充分征求意见,就不会错得太离谱。根据目前的状况,关于减负的探讨是十分合适的。
  大部分的减负规定出发点非常之好,比如从教育均衡的角度要求“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这都有助于让教育的领域更为有序而合理。这些做法或许“书生意气”,有可能遭遇“执行难”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传统的挑战,但我想“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若连这一点提出理想状况的勇气都没有,就别指望现状会有什么改变了。
  社会担心的关键原因,是怕“学校减负,社会增负”,“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其实这两个担心都关系到家长的观念改变问题。作为监护人,家长如果不去强迫,也不会有一个叫“社会”的动物,到你家里来给你的孩子增负。为了避免出现家长和社会增负的情形,我给同样作为家长的朋友们提几条建议:
  第一,走出应试思维。不要学校里减了,你在家里或是补习班里就要增。“学什么”和“怎么学”,比“学多少”更重要。可能有家长担心减负后孩子“吃不饱”,不能应对未来的高考。现在高等教育逐渐平民化,招生方式正在走向多元,出国留学也进入了寻常家庭,越来越多家庭有能力负担。再者,由于技术等原因,教育本身正面临深层转型。应该说孩子日后的选择很多,真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能只为下应对考试这一盘棋,而死命给孩子课外填塞,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使得他们负担更重。
  第二,拓展教育面。这方面我甚至说家长真是需要“增负”,不是在学习上增负,而是在正式教育做不到的地方,家长需要拾遗补缺。家长应该拓宽关于“教育”的思维,想象自己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的他们将不仅仅是一个公司职员政府公务员,他们也是社会公民,也是丈夫或者妻子,父亲或者母亲。在你可以施加影响的家里,你将如何在这些方面给他们预备?如果你不擅长教数学或者英语,就不应该在这些方面在家里开小灶,而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教会他们其他东西上面。
  教育设计专家迪·芬克(D ee Fink)曾经提出了“重要的学习”(significantlearn-ing)的概念,称“重要的学习”包括基础知识(foundational know ledge)、应用能力(application)、整合能力(integration)、人际交往(hum andim ensions)、关爱(caring)、学习方法(learninghow tolearn)等。在很多方面,学校提供的正式教育能做的有限,有很多“死角”,家长大有可为。比如“整合”能力,包括把“观念、人和生活”有效关联,这是侧重知识传输的学校难以做到的地方,而这里是家长的天地。
  第三,家长需要不断学习。能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自己去学习。可能大家的“舒适区”是各自的专业领域,我这里说的学习应该突破这些,包括如何在不同年龄段和孩子沟通、交往,提供有效的管教和支持,这些希望我们都去听听孩子的状况如何,听听专家怎么说,识别不同情景下的需求,而不是根据自己有限的了解和自己的阅历,刻舟求剑,乱替孩子做主,莽撞行事。
  第四,放松一些。减负如果给了家长压力,就把这些压力扛下来吧。生了孩子不应该为其负责到底吗?好在这个轭是轻的,如果你能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的话。我总觉得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在我们的努力下,他们的人生走在正轨上,这是我们做人一生莫大的欣慰。或许你可以利用免除了作业的时光,多和孩子出去走走,一起锻炼锻炼,一起看看好的电影,一起去图书馆看看书。造就一个人的乐趣,有什么别的成就能与之相比呢?
  我记得大家抱怨孩子负担过重抱怨了很多年,姗姗来迟的减负规定来了,我们该不会叶公好龙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