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3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礼仪父母难“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20:2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孩子礼仪父母难“教”

元旦小长假中,走亲访友或带着孩子参加新年派对的记忆还鲜活如昨日,其中一定会有许多宝宝礼仪NG的片段,如宝宝遇人不理、没有吃相、急着拆礼物,或是宝宝在聚会中肆意大叫,冲进主人的睡房玩闹等。 为此爸爸妈妈火冒三丈却又手足无措。一些妈妈抱怨道:“出门前我已经教过宝宝好几遍了,该这样不要那样,可到了人家家里,他全部忘净光!”

礼仪之道很难“教”
中国的家长总把孩子看成一张白纸,露骨点说是一个无意识的小生命,不教不会,所以必须要“教导”。从吃饭、睡觉、穿衣,到讲话、礼仪甚至做人,全由爸爸妈妈不断“言传”来完成“教导”的任务。

我们不妨来次原音重现:
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旁享用家庭餐,这时妈妈开腔了:“宝宝,明天妈妈要带你去阿姨家做客。你要乖哦,要听话,看见人要叫哦。”宝宝扒着碗里的饭,应了声,“哦!”爸爸接着教导:“宝宝,到人家家里吃饭,不能像在家里一样吧唧着嘴,或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哦”!宝宝又应声道。“一定要记牢哦!”爸爸妈妈最后异口同声的进行强化教育。

第二天,阿姨家。阿姨热情地开门,妈妈示意宝宝:“叫阿姨呀。”宝宝眨巴眨巴眼睛,以沉默回应。轮到吃饭了,看到美味,宝宝自控能力欠佳,就只顾自己猛吃,吧唧声响彻四座,妈妈连拦都拦不住。

就这样,爸爸妈妈的礼仪课黄了,“教”和“学”碰壁。我觉得让父母这么失望的主要关键就在这个“教”字上,因为它脱离实践,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可以模拟和自我练习的环境。

先在家中礼仪相待,让孩子品味礼仪之后的欢愉
与中式的“白纸”论相悖,西方社会普遍认为孩子已是一个完整的人,要尊重他的个性,让他在被尊重中自然地去观察,去模仿,去学习礼仪,然后逐渐在体验和重复这份因礼仪带来的美好中养成美德。

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西方国家的家长们总是身体力行先在家里开始试验和练习:大人和大人之间也显得“彬彬有礼”,“请”、“谢谢”、“对不起”这样的词句不离口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知不觉便模仿到了“礼貌”;家长与孩子交流时也总是摆出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幽默的交流多于权威式的斥呵。比如,妈妈有意要让宝宝递杯水过来,会用请求的口气说:“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at cup of water.?”当宝宝把水送到妈妈面前时,妈妈又会说:“Thank you very much. You’re so helpful。”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操练,遇到相似的场景时,孩子就会重复相同的表达。此时,礼仪已不是临时抱佛脚的一个强行的“教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