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学养成好习惯,学习领跑一整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20:5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开学养成好习惯,学习领跑一整年

       开学季里,小学生成为了初一新生,初三的孩子顺利走入了高中,初二、高二也都变成了新初三、新高三,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面临新学年里更紧张的学习生活,如何在开学之际迅速习惯紧张的节奏,养成良好的学习状态,跑好新学年第一棒?
  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保持充沛的信心,激昂的斗志,稳定的心态。好的习惯是学习顺畅,生活有节奏的关键前提,一起来看看应该如何迅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从容迎战新学年。
  1、课前认真预习
  不管是在哪个年级,学习方法其实都大同小异。新学年的学习总是相比上一个学年更系统,知识的跨度更广,更深。这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课本上,尤其是课前要做好预习功课。在初接触更难的学科知识时,如果听课时是第一次接触课本,必然容易造成听不懂或者跟不上的问题。课前预习可以扫除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率。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发现能力,先通过预习,在熟悉课程的同时建立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问,这样带着疑问去听课,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在预习时,要尽量做到:了解课程的大概内容,重温前面学过的知识框架。找出预习内容与前面知识的联系,找出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有疑问的部分,最好用笔记下来,以备听课时得到解答。
  2、上课专心听讲:
  做好了预习不表示学习就没有疑问了,上课时间仍然需要打足精神紧跟老师进度,老师通常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符号或图形进行讲解,这个时候认真听讲对于知识的理解能更深刻更透彻。一旦错过课堂时间在课后再通过自己看书学习,也很难跟上进度,久而久之,越掉越远,负担越来越重,学习成绩自然就会下降。
  3、及时系统化复习
  新学期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仅靠课前预习和课上的听讲,还不足以巩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所以课后练习和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系统化的复习可以让学生从整体和全局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学会逐渐建立系统的有结构的知识体系。比如,历史学科的学习,经常的复习有助于将长期学到的知识整理成一整条脉络,提起其中一个历史事件,就能因其因果关系记忆期一连串的其他历史事件,用这样的方法,将知识编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对单一的知识点死记硬背,才能将知识运用得更加灵活而且稳固。
  4、适应环境,保持良好心态
  刚刚渡过了轻松惬意的暑假,心态难免还很放松,提不起精神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这就需要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意识到新学年学习任务更重,难度也更大,需要更注重自学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期开始之初及时调整心态,迅速适应和恢复到紧张的学习状态中,紧跟学习进度非常重要的。在遇到学习难题的时候,要及时向老师或同学、家长求助,不能钻牛角尖,或者听之任之,同时也要注意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随时将自己调整到学习的最好状态。
  在孩子开始适应新学期的同时,家长们也应该行动起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和老师、学校保持联系,以及时发现孩子在新环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尽量用民主、开明的态度面对孩子,多鼓励孩子,做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一旦有了疑问和困惑,也愿意跟父母讲述。过多的指责和要求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会起到反效果。如果一旦发现孩子有学科掉队,要尽快采取措施,帮孩子对这些薄弱科目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和巩固。让孩子在新学期初始阶段打好各科基础,才能保证学习稳步前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