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壹牛零零柒 于 2023-6-7 13:23 编辑
当初那批“摇号”上学的孩子,后来怎样了?名校的“卷”,让我天天想转学……
三年前,上海开始实施民办摇号政策,面对不确定的摇号结果,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的幼升小,因为叠加人口小高峰的入学压力,难免更增添几分焦灼。那么,“摇号”真的能“一摇定终身吗”?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摇号结果”?小编采访了三位魔都妈妈,聊了聊“摇号成功或失败之后”的真实体验,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在孩子升学的路上,择校一直是绕不过去的坎。
无论是哪个学龄段,都有日夜为“择校”而苦恼、忧心的父母们,生怕择校一次不如意,就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特别是今年的幼升小,在叠加了人口小高峰的入学压力下,身为“准小学生”的父母们,难免新增几分焦灼:
到底要不要拼下运气,让孩子进入心仪的目标学校?让孩子的学习生涯有个好的开始?万一竞争激烈、摇号失败的话,自己和孩子又能否承担随之而来的结果,愿赌服输?
为此,我们采访了三位“魔都”妈妈。在去年的“摇号”中,她们有的成功摇上梦校、有的遗憾进入了意料之外的学校,也有的直接选择了对口公办校。
那么一年过去了,回头看“摇号”,她们有怎样的感悟,又有怎样的思考呢?
名校的“卷” 让我天天想转学
Cissy的朋友圈里,最近很是热闹。
在刚刚尘埃落定的上海民办幼升小中,Cissy认识的妈妈们里,有的顺利摇上了目标学校,开心地晒出录取短信;也有的干脆晒出了目标校组织的新生家长会;还有的直接“喜提”民办学校发放的“开学大礼包”,感叹即将到来的“忙碌”暑假。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也勾起了Cissy的回忆。就在一年前,摇号成功的她带着相似的喜悦和期盼,和儿子共同迎来了一年级的新学期。
可现在,她却告诉我们,自己正隐隐为当初的选择而感到后悔。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呢?面对我们的追问,露出几分苦笑的Cissy也坦诚,“我现在真心有些卷不动了。”
这种“卷”首先是体力上的“卷”。摇号前,cissy多是考虑学校的校风和教学,至于上学距离远近,压根就不在她的考察名单中。“实在不行,在学校附近租一套也行。”
可事实证明,她低估了租在学校附近的难度。虽然摇号结果一“出炉”,Cissy就着手准备租房,但直到新学期开学前,她也没找到大小、价位都合适的房子。
最终,Cissy只能每天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遇到天气不好或是堵车的情况,光是来回接送,就要花费近2小时。很快,在梦校上学这样的激情,就被远距离的接送消磨殆尽。
如果孩子享受学校的生活,Cissy觉得自己或许还能坚持。可最近儿子做的一次数学随堂小练习,却让Cissy觉得有些心灰意冷。
“那天我儿子数学考了92分,我还挺开心的。但后来,老师却告诉我,班级平均分都达到了97分,你能想象我当时的心情吗?”
气血上涌的她,仔细查看考卷后发现,儿子的失分大多出现在漏题、应用题单位没写等“小事”上。要是让孩子再读遍题目,Cissy相信他很快就能更正自己的失误。
“我觉得他有些粗心,可能长大会变好,但我们班孩子的手实在是太稳了。同样的情况,他们是怎么做到不出错的呢?”
在这所目标初中是“三公”的小学,老师总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同班同学的优秀,让Cissy倍感压力。Cissy不得不时不时地给孩子“加餐”,几乎每个晚上,母子二人都在鸡飞狗跳中度过。
让Cissy心累的,还有家长之间微妙关系。为了学校的资源和排位,有时家长们连“人际关系”也能“卷”得飞起。
Cissy告诉我们,考虑到儿子是个大块头,也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她就打算帮着儿子申请了一运动校队的试训。
申请是早早交上去了,可迟迟没有下文。她托人去教练那打听才知道,原来只因自己随口抱怨了几句试训时间过于密集,就被有心的家长听到,向教练打起了小报告,儿子也因此错失了进一步试训的资格。
历经了一番妈妈们的“暗斗”后,Cissy一改往日家长群里活泼的风格,变得沉默起来。但儿子落选校队的这件事,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开始认真且慎重地考虑转学事宜。
“刚开始,我对这所学校的认知,多是它在外的名气。所以当时摇号成功,我还有些小激动,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但近距离感受一番后,我发现名校的'卷',是一种全方位的'卷';名校的美,也许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
做凤尾还是当鸡头?
每次摇号,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去年丁玲一家最失落的时候。
摇号失败那几天,全家都笼罩在低气压中,默默等待着统筹的结果。那时,不知道掉了多少眼泪的丁玲,看着尚且还懵懂的孩子,心里总会时不时涌上些许负罪感。
“很不开心,也自责为什么会去摇号,反而让孩子差点落到无学可上的地步。那时满脑子都在想,要是统筹的学校不好,就打算来年准备其他学校的插班考。”
不过,开学没几天后,丁玲忽然发现,情况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最出乎她意料的,是被统筹学校的师生比。“可能因为没啥名气,我们整个班才25人,不像其他学校,班级里满满当当坐着45个学生。”
人数少了,每个孩子自然得到了任课老师更多的关注。比如丁玲的孩子,就多次获得了小主持人的机会,这搁在以往,都让她很难想象。
“我们在幼儿园里,也不算是特别懂事听话的学生,相反还有些调皮。我们私底下也讨论过,如果孩子在不错的学校,可能根本就没机会上台主持。”
慢慢地,丁玲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变得比以往要上心不少。“孩子总是需要肯定和鼓励,有了几次主持的机会,他自己也觉得,原来我也能行。回家后,像整理学习用品、做起作业来也特别积极。”
都说网课是学校教学质量最明显的体现。丁玲也欣喜发现,学校在网课期间,也抓得比较紧。因为学生不多,学校在网课中没有繁琐的事项和更多的内耗,老师们只管负责地教,孩子们也全都在认真地学。
虽然学校声名不显,但丁玲和同班几位妈妈接触下来后发现,大家对孩子的学习也很上心。“经常可以看到有家长骑着电动车带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整体学习氛围还是不错的。”
这学期,丁玲的孩子也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有次默写,因为错了一个词语,他回家后还哭了。可能之前都是全对的,他一下有点接受不了。这让我们都觉得很惊奇,以前家里阅读认字,他能躲开就躲开的,但现在自己变得要去学习,可见这所学校还真挺适合我家小朋友的。”
公办学校的学费,也让历经了民办幼儿园的丁玲,感到极具性价比。“像这次春游,基本上都没什么费用,家长们也不用太去操心,孩子们玩回家后,也特别开心。”
如今,一年过去了,丁玲也彻底打消了给孩子转校的想法。“我们是真的属于不幸之中的幸运,统筹到的这所学校,小朋友也还挺适合。未来的变化谁也说不上,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至少目前来看,我们对现在的这所学校,还都挺满意。”
再佛系,也躺不平
和上面两位妈妈不同,May的孩子没有参加摇号,而是直接进了家附近对口的一所二梯队的公办学校。
May告诉我们,一学年上下来,May发现学校比自己预想的要好上不少。
虽然自家孩子班上有45位同学,但她也能感受到校方注重每个孩子发展的满满诚意。
“像在班级组织上,每个孩子都有相应的小职位,比如有的孩子负责检查桌洞卫生、有的孩子就检查指甲是否干净;有的是前后左右四人小组的语文小组长、有的就是四人小组的数学小组长……虽然孩子很多,但老师也会创设出各种小职位,认真给到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
最近,May的儿子还参加了课本剧的演出。经过一番锻炼,原本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了。她笑着对外滩君说,“原本我还希望他能参加下一批的课本剧表演,不过老师会优先考虑没能上场的小同学,这样也挺好,‘阳光普照’。”
不过,即便在传说中“快乐教育”的公办学校,May还是感到了一些学习的压力。“像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都是请有经验的老师带班,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效果,学校都抓得非常紧。”
虽然没有笔头作业,但老师们对于孩子的书写要求和阅读能力,没有丝毫减轻。“有时看他们带回家的小练习,会发现老师平时课上的拓展内容并不少,像一年级下的语文,就已经有了看图写话的题目,要求还是挺高的。”
就在这学期,学校专门组织了家长现场课堂的观摩活动。May也是第一次走进这家对口公办,亲眼目睹了孩子们上课的状态。
“我当时听了一节语文课,感到非常震撼。从字词的学习,到课文整句句子的理解,老师都有所涉及,而且教学节奏非常快,教学方式也很多,像小组讨论、上台表演这种,都有老师的精心设计。可以说教学效率真的被扣到了极致,课上每分每一秒,都不会被浪费。”
事后,May也问了孩子,是不是只有这堂展示课是这样的上法。可孩子告诉她,这样的展示课,几乎就是学校日常。有的时候,上课铃响之前,还会有其他老师找过来,坐在教室后面认真听课。
“至少在课堂教学的质量上,我们家这所公办学校,是完全过关的。不过,这样一堂课下来,我自己旁听都觉得有些吃力,更不要说是完全白纸一张的孩子了。”
有时,May也会被老师的要求压得喘不过气来。“公办老师对书写的要求也很高。有的作业质量在我这过关了,但在老师眼里,还是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刚开学的时候,我都怕接到老师的电话。”
May觉得,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中游刃有余,还是需要扎扎实实做好课内的预习和复习工作。她也向我们吐槽,有时自己稍一放松,孩子就拿过好几次良好的等地。
英语也是May操心的重点。公办一周两节的英语课程,在她眼中还远远不够。“家长不能有完全躺平的心态,就算是一年级,语数外三门主课想要保持全优也远没有想得那么容易。”
结语
从这三位妈妈的讲述来看,历经“摇号”的她们,显然对教育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择校”固然重要,但即便学校再优秀,也不能提供万能的教育。
这让我想到了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曾在“谷歌时代精神”(Google Zeitgeist)论坛上,分享的两组数据:
一组,是哈佛大学和普通学校,攻读数学、科学学位学生的毕业率对比;另一组,是不同层次学校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对比这两组数据后,Gladwell发现,在名校“垫底”的学生,毕业后的表现和成就,可能远远不如,普通学校里的顶尖学子。因此,他也在演讲中倡议家长和学生:不一定要选择哈佛这样的顶尖名校,选择一所普通的学校,也许会更好。
人的成长是最复杂的,他给学生的建议是:选择学校时,如果一所大学你只能勉强“挤进去”,那还不如去你的第二选择或第三选择,因为你在其中的相对位置,可能会影响你的自我感觉,以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这在“摇号”上,也同样适用。择校之前,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到底我们更看重学校的“名气”,还是内在的“实力”?是看重校园的文化氛围,还是在意家庭关系和一些政策上的优惠?
虽然从来没有最完美的教育,但我相信,每一个择校的决定,都是一个家庭在当下,反复衡量的综合考虑。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年摇号反而是种契机,让父母们有机会静下心来,去思考什么才是自己最期待的教育。
名校虽好,但在享受它所带来的丰富资源的同时,也要做好面临压力和风险的准备;没进名校,也不代表孩子未来前途,就是一片晦暗。
学校教育从来都不是万能的,求学仅是孩子成长旅程中有限的一段经历,而父母仍有许多可为之处:让孩子学会学习、热爱生活,无论环境如何、都能发挥所长,恐怕这才是助力成长的最好方式。
本文来自外滩教育,由壹牛零零柒整理编辑,分享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回帖,和众多的牛爸牛妈一起交流讨论!作者和壹牛家长论坛拥有最终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