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减负该让孩子“跑”向何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2:5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减负该让孩子“跑”向何方

许多家长常说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当家长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可曾思考过,孩子起跑后,究竟要跑向何方?当家长们以“为孩子好”,“不耽误孩子”为名,给孩子背负上各种各样压力的时候,是否应当首先想清楚这个本原的问题?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那还用问,当然是跑向成功。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成功的定义和标准又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所谓的“成功”,是谋得一官半职,是获得更多的财富,从而获得社会的肯定。但这种成功,其实都是世俗的标准,是物质与功利目标,这样的目标与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未必等价,这样的目标并不等于孩子将获得内心的满足与自我肯定。
        当然,有的家长会说,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现在的用人观和价值观就是如此,我们也很无奈。是的,这就启发我们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家长们要真正放下,将世俗的价值观真正放下,从孩子成长的本原出发。一个就是呼唤理性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用人观。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每个家庭单元,每个家长的焦虑,真正让家长们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而不再盲目地为孩子增加负担。
        孩子负担过重,家长难辞其责
        减负的主阵地在学校,但中小学生负担减不下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却在于家长。有时候,家长们的心理压力甚至要远远大于孩子。最终,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喜欢学习,而纯粹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因此,即便管理部门强制学校减了负,家长还是会把所有减去的再成倍地加上去。
教育资深心理专家指出: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不仅取决于后天努力,而且取决于父母教导。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减负呢?
        家长应当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并不意味着不求上进,而是让人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他人的优秀,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抛弃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自我期望和目光短视的自卑,进而提高成功率。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成功等同于自己的成功,把中高考[微博]同孩子的前途紧紧连在一起,所以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反映出家长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决不能把学习的负担强加给孩子。
        家长应当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孩子从课堂、课本里走出来,到图书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在体验中形成关爱自然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以及心灵的启迪;家长可以让孩子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劳动转化为知识,比如: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乐趣、体会到成功,再把这些乐趣、成就感转换成口头的语言叙述,或者书面习作,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叶圣陶先生更加精辟地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可以决定人的一生。
        怎样形成减负的合力
        减负不能不靠政府,但是也不能仅靠政府,需学校、家庭、社会和媒体的通力合作。以往减负收效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没有得到其他方面的配合:一方面是政府规范学校,忙着“减负”;另一方面则是家庭联合社会,忙着“增负”。结果是政策越出越多,负担越减越重。
        “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学校和媒体理解其价值,达成共识,这是多方合作的前提。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需要媒体积极配合政府发挥舆论导向功能:让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家长认识到“提前教育”和“高强高压教育”的危害,理解“零起点”教学规定的合理性。只有减负的理念深入人心,减负才有可能顺利推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