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是父母的错
其实,不用说现在的孩子,就是80后的一代,没赶上物质并不匮乏的年代,本身还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处处都能体现。而现在孩子的“独”不仅反映在能不能跟他人分享食物、玩具这些小细节上,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思维模式,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常常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的。有专家做出过调查:当你问一个孩子“你有几个哥哥”时,他会说:“我大姨家有一个哥哥,舅舅家有一个哥哥,我有两个哥哥。”如此机灵的孩子回答得非常好,可是当你换一个角度问他:“你哥哥有几个弟弟”时,孩子无论如何也回答不上来了。
还有,当给孩子们看一幅图画时,上面画的是公园里的场景,你问他图上画的是什么,孩子会说:“那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即使他是男孩,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女孩,即使画面上的叔叔阿姨与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长得并不相像,孩子依旧认为那是他和他的家人在做他喜欢的事情。这说明孩子依旧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尝试着再问:“画面里还有什么?”“每个人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孩子常常会答非所问,甚至会跟你讲他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是如何如何玩的……所说的都是他曾经的经历或是他凭空想象的,而不是认真仔细地观察图上人物的情绪、行为之后做出的符合命题的答案。
这种“以我为中心”是儿童心理活动的思维特点,教育专家指出,家长如果不加以引导,孩子慢慢会形成“人人为我,我是中心”的行为习惯。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纠正处处“以我为主”的思想,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专家告诉我们,同样的事情换一种说法,就能达到效果,而且还能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比如全家在一起吃饭时,常常是几个大人簇拥着一个孩子,摆在他面前的一定是最好的菜。孩子吃虾有营养,于是孩子的碗里就会堆满了剥好皮的大虾,然后家长说:“吃吧,爸爸妈妈不爱吃虾。”这样的结果一定会导致孩子独自大吃特吃,因为孩子真的以为大人都不爱吃虾。更可怕的是有的家长会这样说:“吃吧,孩子爱吃,就都给孩子吃。”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形成一种概念:我爱吃的,就得给我一个人吃。
孩子根本不知道这其实是父母舍不得吃让给他的。长此以往就会养成孩子吃独食的坏习惯,认为父母疼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作为家长,虽然是从“爱孩子”的良苦用心出发,却根本没给孩子机会去理解“爸爸妈妈是因为爱,所以才会省下来给你”的心思,孩子也就无从体会“爱”与“被爱”、“施”与“得”的情感,自然更不会明白什么是“分享”,更无从谈起“回报”。
同样的事情,换一种说法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家长只需要正面对孩子说:“你正在长身体,大虾很有营养,妈妈希望你多吃一些,长得结结实实的。”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体会到父母给他的关爱,帮助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教育专家最后总结,尽管有些家长难以不能把孩子当成大人,处处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但总可以把他们看做是正在长大的人、即将要长大的人,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和期望,是非常必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