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6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只给挫折不教育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0:0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么么茶 于 2016-11-23 15:28 编辑


  在做咨询的过程中,有位家长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对孩子说,你总这样不听话,将来到了学校和社会,谁会哄着你、顺着你说呢?我是怕我总顺着他,他没受过一点儿挫折,将来很难适应社会。”
  我们就这个话题深入探讨下去之后,我发现这位家长的想法颇具代表性:认为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不夸奖孩子,是在进行挫折教育。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努力地理解孩子的意图,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肯定孩子的进步,反倒有违“挫折教育”的原则。
  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内容,大部分文章都把挫折教育理解成给孩子增加挫折,使之受到教育。很多文章还耸人听闻地说,某个孩子因为很小的事情自杀,就是因为“挫折教育”不够。
  有心理学家说,挫折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在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发生。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失败和不顺利而引起的感觉。
  很多人以为,只有失去至亲,父母离异,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流离失所才算挫折。按照这个标准,今天的孩子太幸福了,根本不知挫折为何物。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狭隘。
  事实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孩子每天都有这样的体验,比如考试不如意,遭到批评和嘲笑,和同学闹矛盾,不小心丢了东西等等,都算是挫折。从这个定义中便可看出,挫折无处不在。其实孩子们从来就不缺少挫折。比如,两个孩子玩游戏,甲请求:“把铲车给我玩玩好吗?”乙回答:“不。”那么,甲的愿望没有达成,算是遭遇了一个小小的挫折。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面对这种情况时,孩子的反应会各不相同。有的孩子继续请求,或者想别的办法,总之要把铲车拿到手;有的孩子困窘得很,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孩子哇哇大哭,或者会请求大人支援……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在他自然而然遇到的挫折中获得教益,而不是累计挫败。
  因此,挫折教育的重点,并不是人为增加挫折的分量,而是教会孩子积极地面对挫折、化解挫折。

  有一次,我朋友家的孩子麦粒儿和小侄子鹏鹏去公园玩沙子,麦粒儿借铲车,遭到了鹏鹏的拒绝。麦粒儿非常困窘,来向我求援。我温和地问麦粒儿:“你想要那个铲车,对不对呀?”她点头。我继续试探:“你去和鹏哥哥说好吗?”麦粒儿摇头。以我对麦粒儿的了解,再怎么逼迫她她也不会去的。于是我对她说:“我带你去好吗?”她点头。我牵着她的小手到鹏鹏身边,蹲下来对麦粒儿说:“你和鹏鹏说吧!”麦粒儿的语气还有点虚弱,但勇敢多了,终于开口问:“鹏鹏,把铲车借给我好吗?”这回鹏鹏给她了。我顺势应了一句:“你看,再和鹏哥哥说一遍,他就给你了。”
  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麦粒儿来向我求援,我给她这样的“挫折教育”:“你这么大了,连这么点事都处理不了,还来找大人,羞不羞啊?现在我管你,以后谁保护你啊,自己想办法!”我想,这样只会使麦粒儿更困窘,下次遭到拒绝,更不知所措。
  其实,我并没有直接帮麦粒儿去解决问题,只是认真听了她的困难,然后带她到鹏鹏身边,鼓励她自己去说。说到底,我只是为麦粒儿提供了一种新的面对挫折的方式:再说一遍,结果就会不一样。当然,如果麦粒儿不肯说,我会有限度地介入并作出示范。
  美国的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兹提出了“挫折商”(简称AQ)的概念,从四个方面考察人的挫折商:控制、归因、延伸、忍耐。简单地说,挫折商高的人,会觉得自己对局面有掌控能力;遇到挫折会主动承担责任,并相信自己可以设法化解挫折;将挫折的后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无限蔓延;懂得在逆境中坚持。
  不同的人面对挫折的方式也不一样。积极的方式包括继续坚持或寻找其他策略,消极的方式则表现为攻击或退缩。前文中的麦粒儿虽然表现出退缩的状态,但并没有放弃求援,我引导她的方法则是继续坚持。当然她也可能选择另外的方式:寻找其他策略,比如找其他玩具和鹏鹏交换。采取攻击行为,可能是通过攻击鹏鹏来释放愤怒——很多孩子会采用这种方式。攻击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挫败感。
  以借铲车这件小事为例,如果被拒绝后,孩子觉得自己对局面失去控制,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结果,就会陷入沮丧之中,继而采取消极的对策,攻击或退缩;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仍然有很大的主动权,就会继续请求,或者寻找别的策略来达成目标。
  既然挫折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则大有学问。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如果把目标定得过高,或者定为一个点,就容易被挫败感包围,因此,我主张“分层设定目标”。
  从许多身处困境的孩子身上发现,孩子并非不想改变,只是对改变的过程并不了解。因此,他们会设定一个非常彻底的理想目标,比如,一个平时得50分的孩子,定了个90分的目标,而且期待短时间内完成。一旦设定这个目标,孩子热血沸腾地努力几天之后,便被残酷的现实击垮。这样的目标之所以成为挫败感的根源,不仅仅因为目标过高,还因为仅仅设定了一个点,哪怕得了85分,都会导致挫败感。因此我们建议孩子设定梯度目标,最低的目标一定要离现在的水平很近,也就是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获得首次成功非常重要,这样孩子就会在喜悦中一点点地进步。AQ高的孩子,善于收集进步的证据来鼓励自己。AQ不高的孩子,如果目标定得很高,又不善于收集证据,就特别容易被挫败感击倒。我们口中许多所谓“不求上进”的孩子,并非真的“不求”,而是因为“求”得太急切,数次挫败后彻底丧失了信心。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进步,就不能太急躁,而且要指导孩子设定客观的目标。否则,目标过高反而会欲速则不达。
  其实,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常常要面对自己的挫败感。挫败感重的家长,会因为很小的事情而感觉很崩溃,觉得孩子无可救药,最后导致心力交瘁而放弃。父母挫败感重,格外容易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挫折教育”,通过攻击孩子来释放自己的挫败感。有的家长则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不厌其烦地想办法,经过漫长的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成年人沉重的挫败感,往往与我们童年的“挫折教育”有关。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常常因为做错事情导致父母批评我们这个人。久而久之,我们对事对人的界限也模糊了,因为做错事情而否定自己这个人,这就导致了挫败感的蔓延。如果父母和孩子同时被挫败感包围,就容易互相攻击,这也是亲子关系紧张的一个根源。因此,挫折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孩子,成年人也需要重新认识挫折感,并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
  我想,真正的挫折教育,就是我们给孩子足够的爱、理解与鼓励,引导孩子用积极的策略来面对挫折,并最终跨越挫折,这样,孩子抗击挫折的能力就会增强。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越挫越勇。
  相反,你会发现,光给挫折不教育,最后的结果会与家长的期望南辕北辙,孩子会越来越退缩。道理很简单,困难增加了,办法却一点儿都没有,不退缩才怪。
  孩子从来都不缺少挫折,关键是怎么利用这些素材,让孩子获得教益。孩子遇到了多少挫折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从挫折中学到了什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