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1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马克·鲍尔莱因:我们正进入另一个黑暗和无知的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20:4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有人说美国年轻人关心“艺术”而非政治,是因为美国政治体系“发达”,他们不需要再关心政治——所谓发达当然是跟“落后”国家比较了。或许有些道理,尽管这个“发达”含义丰富——至少目前看来它的“普世”合法性要高(或者说是hegemonic的)。但或许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所处的地缘政治位置(1941年以前)和如今的霸权地位(1945年以后)使得他们能够安逸自在,以及美国短暂的历史(短于中国诸个朝代)使得绝大部分人还不能理解历史可能是循环的(cyclic)而不一定是直线进步的(secular)或者静止的(static or the end of history——这对于非但美国年轻人,甚至很多社会学理论家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根据1990现象写的文章去批评1960年现象建立的理论大行其道),更谈不上理解历史发展在很多方面是辩证的(dialectic):美国的cutting edge(处在最前沿的位置)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必然会在未来的历史中失去。
    绝大部分人更不愿意相信中国这样的传统(“专制”)国家经过近代彻底的政治、经济特别是社会重组的历史过程,通过元气重修而重新获得了超乎以往的历史力量,正如罗马商品经济衰亡——中世纪自然经济——近现代欧洲商业经济再次崛起的辩证过程(其核心正是罗马帝国后期的奴隶制结束再到近代free labor的形成这一社会重组)。


我们正进入另一个黑暗和无知的时代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英语教授马克·鲍尔莱因写了《最愚蠢的一代》,就得罪了8700万美国年轻人。
   在书中,他提出一个让美国教育界困惑不已的问题: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知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过: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历史频道、维基百科、《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一切都在你的鼠标下,但我们没有看到年轻人,至少是美国年轻人,包括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历史知识、公民意识、阅读成绩、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提高。为什么?

     “因为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社交网站、IM(即时通讯软件)和手机短信上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鲍尔莱因说。马克·鲍尔莱因(Mark Bauerlein)对Facebook尤其深恶痛绝。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人最常去的10个网站中,9个是社交网站,“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但是,将这样的罪名完全归结到数字技术身上,是否过于粗暴和简单化呢?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年轻人需要在自己的生命中保留一个空间,可以与历史、与艺术、与公民理念相遇。”鲍尔莱因说,“如果他们24小时腻在一起,这点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三联生活周刊:老一代人鄙视新一代人很正常,但很少会用到“愚蠢”这个词,您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带有侮辱性的词来形容美国的年轻一代呢?
     鲍尔莱因:我知道这个词很刻薄。我的书出版前,我妻子劝我换一个,但我说“不”,我必须用“愚蠢”这个词,就因为它的攻击性,就因为它侮辱了8700万美国年轻人。我是一名老师,我的目的不是批评,而是想让他们变得更聪明、更渊博。很多老师不愿意冒犯年轻人的文化,因为他们不愿被称作“老古董”,但很多时候,玉不琢不成器,如果一个年轻人读了这本书以后感觉受了侮辱,这是好事,说明他们在思考,想为自己辩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学习。我希望的是,每个年轻人都足够生气,来证明我是错的。你不知道我希望自己是错的,我渴望每一个负面的评价,这就是我选择“愚蠢”这个词的用意。

      三联生活周刊:“愚蠢”到底是指什么?
      鲍尔莱因:“愚蠢”并不是指这一代人的智力有什么问题,而是在于他们有最好的机会和资源成为最聪明、最博学的一代,却没有善加利用,反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三联生活周刊:您的指责有根据吗?
     鲍尔莱因:我可以给你一些数据:今天,55%的美国高中生一周花在作业上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大学生则每周少于10小时;1/3的年轻人(18~24岁)不知道美国副总统是谁;52%的学生以为美国在“二战”中的盟友是德国、日本或意大利,而不是苏联。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给出许多,数据来自美国教育部、人口调查局、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全国艺术基金会……都是权威机构。有一些调查是我自己在美国教育部时亲自负责的。并非我夸大其词,美国年轻人的无知程度超出你的想象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这是一个全球现象,还是就美国如此?
      鲍尔莱因:我认为是全球性的,只不过美国的情况更严重。因为年轻人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他们不需要工作,有很多自由时间、很多朋友,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零花钱比谁都多——每周100多美元。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政府执政了200多年,他们从来不用担心军事政变,不用担心敌国侵略,不用担心健康危机。他们为什么要关心外面的世界?为什么要关心中东发生了什么?朝鲜发生了什么?他们关心的是派对、游戏、篮球明星,在Facebook上给朋友发照片。
     这一切听起来好像很负面,但事实上,我喜欢年轻人,我希望他们长大。我希望他们了解历史、政治、艺术,了解他们的公民权利,了解他们的政府的运作。

      三联生活周刊:您还记得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吗?如果当时有互联网,您觉得自己会和今天的年轻人不一样吗?
     鲍尔莱因:哦,我会和他们一样。15岁的时候,我就是一个白痴。这不是他们的错,只是这些工具太诱人,太好玩了,让一个15岁的孩子难以拒绝。 这是年轻人的本性,正是构建自己身份的年龄,他们思考性、死亡,他们孤独、害怕,他们必须寻找同盟,他们必须稳固自己,通过模仿别人。
    他们需要社交,而数字工具前所未有地强化了这种需求。比如,一个15岁的孩子一个月发了5000条短信,父母说,够了,你太费钱了,他们没收了他的手机。对父母来说,这不过是个玩具,但对那个孩子来说,却是“你毁了我的生活”。
    15岁的时候,我也上学,和朋友聊天、打篮球,但晚餐的时候,我会回家,会一个人做作业。一天里至少有一段时间,我不是和15岁的人待在一起,而是独自一人,读书、思考,或者和父母在一起,听他们谈话,关于外面的世界,关于政治、金钱,或者看电视新闻,听克朗凯特谈“越战”。
    但现在,有了互联网,年轻人几乎每时每刻都腻在一起,晚上22点钟还在聊天、分享照片、发短信。他们没有分开的时候,这才是问题所在。
    你知道“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你知道一个18岁的男生为什么要上Facebook吗?因为他的朋友上了。你知道16岁的女孩为什么要在肩膀上文身吗?因为她的朋友文了。你知道,如果一个年轻人没有博客,没有Facebook账号,会面对怎样的压力吗?  一个17岁的年轻人,最害怕的是什么?被别的17岁隔离。对他们来说,没有比孤立更糟糕的感觉,这就是青春期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在一起。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年轻人平均每周要发2272条短信。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社交生活是多变的,也许一节课上完,就发现自己收到了分手短信。你能相信吗?现在的年轻人都是通过短信分手。所以,他们没法坐在椅子上,安静地读一本小说,他们必须随时查看朋友们在做什么,否则就精神紧张,无法集中。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这样,他们厌倦了,但不能出来。因为一旦出来,就失去了社交生活。所以,他们需要老人们的声音,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还有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否则,他们永远是孩子,永远不长大。
    悲哀的是,当他们30岁的时候,一定会追悔莫及。他们会想,为什么在高中时代,我不学学历史呢?为什么不在我可以纯粹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呢?现在一切都太晚了。老婆、孩子、柴米油盐、生活的种种压力,我再也不可能读小说了,我看看电视就上床睡了。一切都结束了,这是很悲哀的。

    三联生活周刊:您理解年轻人吗?
    鲍尔莱因:不理解。我年轻过,也愚蠢过,但现在年轻人的很多东西,我完全不明白。我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对自己的照片那么着迷,我不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一个关于自己的博客。

      三联生活周刊:也有人认为,博客和社交网络促进了另一种形式的书写和交流能力?
      鲍尔莱因:社交网络的交流仅仅发生在年轻人之间,所以它很难让你有什么进步,更好的词语、新奇的句法、机智的风格、复杂的想法……它只让你保持在青春期水平。我一直认为,信息的加速度一定会带来内容的肤浅化,很多时候,更多的交流意味着更少的意义。
     
      三联生活周刊:有没有可能是年轻人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而您不理解这种变化而已?
      鲍尔莱因:也许吧。技术在改变,行为在改变,学习方式在改变,而我陷在旧的思维方式里,这是有可能的。不过,我还没听说过有这方面的研究。事实上,我不认为这样的研究能有任何结果。因为在数字时代,无论技术,还是人的行为,都变化太快了,你根本来不及围绕它展开研究。为了研究一种行为及其影响,你必须有一段持续的时间可以进行研究,你要设计方案、申请资金、组织研究、搜集收据,至少要两三年的时间,当你的研究结果出来的时候,你研究的技术或行为也许已经不存在了。比如Twitter,两年前还没有Twitter,两年后Twitter也许就没人玩了,你要怎么研究这个东西呢?谁知道,10年后人们又会为什么技术着迷?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一个年轻人在青春期最应该学的是什么?
      鲍尔莱因:我相信每个人在年轻时都应该多读书,学习更多的知识。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庞大,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Google一下就出来了,何必花时间去记呢?但是,毛泽东只是一个名字吗?“二战”只是一个标注了时间和地点的事件吗?卢梭在瓦尔登湖边想了些什么,哈姆雷特关于生命意义的冥想,真的与你无关吗? 不,这些都是构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思维和人格的原材料。你必须意识到,它不只是信息,而是包含着深层的道德、心理和哲学的价值,它从内部塑造你的精神,而不是你需要的时候调用一下的外部材料。就像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如果你只记住了优美的词句,那是不够的,但如果你从中领悟到民主的真意、关于美国起源的解释,那才算真正懂了,而这些不是从网上迅速浏览就能立刻得到的。 我总是让我的学生背诗,不管他们多不喜欢。为什么?首先,是积累你的词汇量;第二,它让你慢下来。他们平常读得太快,写得太快,需要有一些东西让他们慢下来,把注意力放在语言上。在背诗的时候,你得假设自己是另外一种身份。你必须是惠特曼,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诗,这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暂时离开你的小世界。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读书这么重要?
    鲍尔莱因: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书本扮演的是一种精神性的角色。我来告诉你读书为什么重要。
首先,读书训练你的记忆力。当你阅读一段比较长的文字时,你必须记住一部分内容,才能继续读下面的内容。网上那些短小快速的文本,不可能像书本那样锻炼你的记忆力。
第二,读书锻炼你的想象力。没有图像,没有视频,你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这些角色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读书,你有什么可以作为替代的呢?哲学、政治、小说,你必须通过读书才能消化。马克思的思想,除了厚厚的书本,你还能从哪里学习呢?就像你们中国人学武术一样,如果要达到某种境界,没有捷径可寻。
就知识而言,书本仍然是第一媒介。

     三联生活周刊:您对数字时代感到恐惧吗?
     鲍尔莱因:是的。我们不知道技术要往哪里走,不知道后果会是什么,不知道我们遗失了什么。

     三联生活周刊:关于年轻人的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吗?您在一次采访中说,让每个年轻人每天读书一小时,这样就够了吗?
     鲍尔莱因:当然不够。事实上,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方案。唯一能做的,是让父母把对阅读的热爱传递给他们的子女。但这恐怕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另一方的力量太强大了——数字技术与青年力量的合谋
我想我们正进入另一个黑暗和无知的时代。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知识、理性的传统,也许就这样结束了,剩下的只有娱乐和成功。像我这样的人,一心要维护书本和阅读的价值,在这个时代只会显得越来越奇怪,不是错误,只是不合时宜、古怪,但我仍然不断尝试。


补充资料:《最愚蠢的一代》论述

“Facebook”们带来的忧虑    作者马克•鲍尔莱因认为:“互联网的最大好处就是提供一个空间,让所有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它的坏处是不加区分地对任何人提供发表言论的条件。但人们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本书的副标题是:“数码世代如何麻痹了年轻的美国人并危及着我们的未来(或,不要相信任何30岁以下的人)”。作者担忧的并不是30到60岁之间的人群——这些人往往只是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出几分钟时间在自己空白的个人空间里写上几笔。
    鲍尔莱因关注的对象是
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和大学生。他认为,这类人群把大量时间投入虚拟的网络活动,以至于已经开始丧失安静地独坐在房间阅读的能力。他在曼哈顿学院的一次谈话会上说:“我们面临着把国家交给一代不阅读正经内容,也不爱思考的人。”
   
美国全国中小学理事会联合会的一份调查指出,大多数被调查的青少年每周花在网络社交活动的时间约为9小时,用于看电视的时间约为10小时。还有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生每周用于手写作业的时间不到1小时。
    鲍尔莱因认为更为突出的问题在于
数字技术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青少年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其社会生活也不会停止。“以前,孩子们一般在下午6点就回到家,社交活动由此结束。那时他们的房间里没有黑莓、虚拟游戏机或者Facebook这类东西。而现在,他们的房间就是一个指挥中心,完全没有独立的空间。”
   
Facebook和其他社交网络诞生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学新生融入学校社区。但成人却把它们改造成导致自己的下一代浪费大量时间的东西。
    Facebook是号称拥有1.5亿在线用户的社交网络。注册在这个社交网络上的人们,总是把大量时间花在向自己社交圈的朋友公布那些几乎毫无意义的日常琐碎之事。
    但是“Facebook”只是网络世界中十分细小的的一部分;无处不在的网络正日益笼罩住流连于它们的无数学生和年轻人。

电子阅读方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趣味


“电子悟性”与“书籍恐怖”    作者在本书里介绍了中学里学优群体紧张快速的生活节奏,他们在学校中利用大量时间来学习、参加个人培训、从事义务工作,很少能够舒服地睡觉,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痛苦的生活。但是,研究表明这只占这一代人的一小部分。这些美国青年中的大多数每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仅为一小时或者更少。作为一个参考点,大多数大学教授均建议本科生每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应为 25 个小时。
    作者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讲述这一代人坐在显示屏前面的时间。这一时间是一个人每天可能坐在显示屏前面的时间,但不包括上课或者工作的时间。其表明当今 8 到 18 岁的青少年每天坐在显示屏前面的时间几乎为 6 个小时,而看电视的时间占到了这一时间的一半以上。作者认为坐在显示屏前占用了更多读书或文化学习的时间。
    同时,这一代人的
IQ 值似乎正在增加——如果您使用以前的 IQ 值测试方法来测定时甚至增加得更多。例如,据说如果在 1997 年使用 1932 的 IQ 值测试方法,那么测试的平均分数为 120;如果您使用 1997 年的 IQ 值测试方法对 1932 年的人进行测试,那么平均分数则为 80。我认为,1932 年的人可能会更加精明,但却不会更聪明。
    那么,“
数字时代”同“最愚蠢的一代”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将这一代人拒绝接受平面媒体和阅读经验,同数字媒体和虚拟经验的替代作用联系在一起。如果在玩当今的现代多媒体游戏和阅读一本书之间进行选择,没有人会选择读书。“书籍恐怖”一词被用来描述对书本的习惯性排斥。
    到目前为止,“最愚蠢的一代”是最具有电子悟性的一代。6 到 12 年级(高中三年级)学生中 58% 的人拥有手机,此外他们还拥有其他
便携式电子产品,如 43% 的人拥有数码相机,61% 的人拥有便携式游戏设备。尽管他们可能不会阅读书包中的书籍,但他们却是这个数字时代的积极参与者。

Facebook模式(开心网)已经传入人口众多的中国

人们在网络上关注的就是这些琐碎的事情




网络文化造就愚蠢的一代人   电脑因特网数码时代的来临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毫无疑问,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般认为,积极的方面要大大超过消极的方面。不过,美国的一位学者认为,数码时代正在使美国的年轻一代成为知识最贫乏的一代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担心年轻人所接触到的流行文化使他们变得更为愚笨。随着数码时代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来临,这些人似乎看到了希望,即因特网、电子邮件、博客以及互动和超现实的电子游戏将会使新的一代更聪明,更有知识,而且对政治的参与和国际事务有更多的兴趣。
    不过看起来,本书作者应该认为,情况是恰好相反的。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看法。他说:“ 这个关键的信息是,美国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正在被数码时代各种娱乐消遣性的工具所淹没。这些工具包括手机、社交网络和信息传送等等。他们通过这些工具传达的却是幼稚浮浅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正在妨碍他们同历史、公民义务、国际事务和美术等成年人的现实世界进行重要的接触。”
    作者认为,美国的年轻人一天从早到晚总是有忙不完的事。他们白天不是忙著用手机打电话就是在发短信或是查看留言,晚上忙著写自己的博客,或是设计非常复杂的个人网页。
他认为: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这些善于吸收新技术的美国年轻一代会利用他们对技术的掌握和理解成为新的数码时代的弄潮儿。但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他说:“当我们衡量他们对历史和政治等传统学科的知识以及对他们本国以及国际上发生的事情的了解时,他们的无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作者表示:由
美国教育部举行的对学生各门学科进行测试的美国教育进步评价项目在2001年对美国高三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行的测试显示,57%的学生得分低于基本水平,相当于不及格,只有1%的学生达到优秀水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52%的学生选择德国、日本或是意大利,而不是苏联作为美国在二战中的盟友。这与1994年进行的类似测试的结果是一样的。
    作者还认为,尽管现在的年轻一代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写帖,或是写自己的博客或是给别人发信息,但是只有6%的大学老师说,上大学的学生在写作上做好了准备。每五个刚入学的大学生中就有一个不得不上阅读补习课,四分之一的学生要修写作补习课。
    最近的一些调查也显示,大多数美国的年轻人不读书不看报,不阅读文学作品,不去博物馆,也不参加投票。他们不能解释基本的科学方法或是讲述基本的美国历史,也说不出他们州议员或是国会议员的名字,在地图上找不到伊拉克或是以色列的位置。
    对美国青少年和年轻人进行的种种调查结果使博伊尔莱因教授做出这样的结论。
    他说:“他们现在进行的所有这些因特网的活动,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数码领悟能力并没有转换成对过去和现在的世界事务的了解,或是他们的生存所需要的技能。”
    令他更担忧的是,美国的年轻人对此并不以为然。
    他认为,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校、老师和其他充当导师角色的人对这些学生的要求不严,过于考虑到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年轻人的狂妄自大心理。
    他说:“我们还要对付的是这个世界上极为强大的一个力量,这就是青少年的狂妄自大和自我意志。青春期是一个能量爆发阶段。他们有很多的能量而且这些能量发射到四面八方。很多能量演变成相互之间的攀比心理和拉帮结派。而因特网使之成为可能,而且给他们提供了动力。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跟他们的朋友进行联络。”
作者认为,年轻一代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小圈子,不关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其他事情,也不想了解历史或是掌握实际的技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后果。他指出,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低下已经带来了经济上的后果。
    他说:“我们现在从那些进入劳动力大军但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很差的人身上开始看到严重的经济代价。几年前,大学委员会对美国公司员工的写作能力进行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美国公司每年要花费31亿美元用于培训员工的写作能力。州政府每年要花费2亿5千万美元用来训练雇员的写作。”
    作者指出,年轻一代所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只不过在美国要更为普遍,原因是美国的青少年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青少年有更大的支付能力。他们自己可以支配的零花钱达到每个星期100美元左右,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人。他怀疑,在一国公民拒绝长大的情况下,这个国家是否能够在世界上继续拥有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