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5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0:4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家教高端访谈——闵乐夫访谈节选
       闵乐夫简介:家庭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青春期教育专家,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重点课题“跟踪指导家庭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副组长。曾被邀请到各地授课500余场,听众10万余人。主要著作有:《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小学各科教学中的德育》《青春期教育家长必读》《小学生学习指导》等。

       记者:我们知道,孩子所获得的知识有传承和体验两个来源,请问体验和传承有何关系?它们对孩子有何价值和作用?     
       闵乐夫:传承就是前辈对后辈的教育。父辈、祖辈天天叮嘱孩子上课注意听讲,下课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等等,这种注重传承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好的,值得提倡的。通过文化知识和家庭美德的传承,孩子会比较系统、快捷地理解、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成长中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但是,仅仅依靠传承又是很不够的。孩子必须要有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只有经过体验和实践,孩子才能长知识、长才干。这也就是说,家长和老师传承的都是间接经验,而孩子的体验是直接经验。若想使间接经验被孩子认同、消化、吸收,必须依靠孩子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传承和体验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体验印证传承,传承能提升体验,但不能代替体验。

       记者:请问体验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何地位和作用?
       闵乐夫: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用手去摸、去抓。可别小瞧了孩子的初始体验,这是他们在有意无意地收集、积累对之具有重要作用的直接经验。没有“看”,孩子如何知道世界上的五颜六色;没有“听”,孩子如何分辨刺耳的噪音和悦耳的音乐;没有“闻”,孩子如何辨识香臭;没有“尝”,孩子如何知道食物的酸甜苦辣;没有“摸”,孩子如何知道物体的光滑与粗糙、柔软与坚硬。孩子的看、听、闻、尝、摸等体验,不仅发展、健全了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加深了他们对自然、家庭、社会的认识,还对他们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孩子再长大一点后,就开始学骑车、学游泳、学滑冰、学电脑、学音乐、学绘画、学社交,等等。这些生活、学习技能,孩子只听家长、老师的传教是学不会的,必须实地操作、反复练习、反复感悟,只有在体验的过程中,才能学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实践丰富的孩子,往往具有好奇心强、主动性强、自信心强,社交能力强、生存能力强等优势;相反,体验、实践贫乏的孩子,往往会有主动性缺失,冒险探究精神缺失,动手动脑能力不足,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劣势。
       可以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

       记者:既然体验对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是不是所有的体验都是好的、值得提倡的呢?     
       闵乐夫:在孩子的成长中,体验越丰富,知道的事情就越多,见识就越广,孩子也就越聪明。但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并不是孩子的任何体验都是值得提倡的。有的体验是必须严格禁止的,有的体验是需要引导、保护、帮助、限制的,只有那些安全、健康、文明、道德、能给人知识力量的体验才是好的、值得鼓励的。家长必须让孩子分清各种不同的体验,分别对待各种不同的体验。

       采访感言
       体验是方方面面的,体验是随时随地的,虽然我们需要对孩子的某些不健康的体验做些指导、帮助、教育、限制,甚至需要对那些害人的、不可挽回的体验严加禁止,但是,我们更需要对孩子的健康有益、蓬勃向上的体验多加鼓励。
       当然,任何体验都不可能是一次完成、一次成功、一次见分晓的,家长和孩子都得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仅有广度,也得有深度;不只停留于表面,还得深入就里;不只满足于浅尝辄止,还得长期、深入、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学海无止境,体验亦无止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