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6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报对比中美父母介入孩子学业教育的利弊得失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0:0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参考消息网6月3日报道 外媒称,虽然高压、控制严格的“虎妈”式家教的确能使孩子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在数学和理科方面,但它可能会“抑制孩子的幸福感”、“抑制孩子的情绪功能”。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报道称,在北京,人们非常清楚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异,这里有许多具有多重文化背景的家庭,以及各种各样的育儿方式。在北京的父母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如果孩子在考试中得了99分,美国家长肯定会大加赞扬。但是中国父母则会说:“怎么回事,为什么没考100?”
        四位著名儿童发展专家对中美父母的育儿方式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哪种方式能取得更大成就。上面的趣闻里观察到的差异,就是他们的新报告的主题。这项研究关注的不仅是学习成绩,而且还有情感健康,而且在评分中对这两个方面给予了同等的重视。换句话说:学习成绩的确重要,但幸福也很重要。
        《培养学业有成的幸福小孩:中美教育的启示》是发表在《儿童发展视野》杂志6月刊上的一篇文章。它或许是对“虎妈”的学术回应。“虎妈”式家庭教育因为亚裔美国作家蔡美儿而广为人知。蔡美儿在她的书《虎妈战歌》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亚洲及美国的亚裔家长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成就的教育方式表达了赞扬。
        这些学者的结论措辞谨慎,并借鉴了近40项研究:虽然高压、控制严格的“虎妈”式家教的确能使孩子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在数学和理科方面,但它可能会“抑制孩子的幸福感”、“抑制孩子的情绪功能”。
        报告中写道,“中国人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受到了抑制,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式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情绪功能所产生的后果。”该文章的作者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伊娃·M·波梅兰茨和屈洋(音)、香港中文大学的伍斐然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张倩斯(音)。他们警告称:“对于美国人应该采纳中国式家教的观念,我们持不同意见。”
        这两种育儿方式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研究人员表示,首先,不管中国父母是住在中国还是美国,他们都要比美国父母“更深地介入孩子的学业,这种介入早在学龄前就开始了。”他们说,单是这一点,就教会了孩子们更重视学业,促使他们去获得更好的表现。
        同时,“总体而言,中国父母比美国父母更倾向于控制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向孩子施加压力,进而管理孩子的情绪、思想和行为。”
        与之相对比,美国父母则着重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中国父母更关注于失败。正如作者所说:“和美国父母相比,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成就强调得较少(例如,他们对孩子的称赞较少)。相反,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孩子的错误上。”
        作者说,中国父母更可能对孩子说:“你在12个人里只排第六?”而不是像美国父母那样说:“你真聪明!”
        研究人员称,如果中国孩子失败了,父母会说他们如何如何缺乏能力,或者是不够努力。如果美国孩子失败了,他们的父母则会“把失败最小化”(例如,把关注点转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换言之:中国母亲的确更爱挑剔和控制,而美国母亲的确更爱给予支持——虽说也许有些盲目。(就这一点而言,父亲也一样——作者并没有区分父母在这方面的差异。)
        不过,中式教育“预示着孩子将取得更大的成就”,意即更高的分数。作者们写道:“这种差异不太可能只是表象,由于中国孩子的积极性受到父母态度的强烈调动,这让他们占了“上风”。
        作者认为,美式教育就其本身而言,能产生“更强的情绪功能”。
        他们写道:“在美国,尽管学术功能受到重视,但其他类型的功能也一样,父母强调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
        人们不禁要问:这两种方式能够融为一体,从而产生最佳功效吗?
        作者对这种可能性似乎出言谨慎。他们指出,育儿方式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往往蕴含在一套文化传统中。若想单独提取某些元素,或是把它们随心所欲地混合在一起,绝非易事。
        不过,假如能够做到,这种育儿方式会是什么样?
        他们写道:“父母会高度介入孩子的学业,不过方式上会更支持自主性,而不是加以控制,从而同时促进孩子的学业和情绪发展。这将意味着,让中国父母减少对孩子的控制,让美国父母更多地介入对孩子的培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6-4 10:36: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6-6 12:36:5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