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成都市教育局通过成立机构、建章立制、统筹规划、考核评价、出台保障性政策等措施,构建了科学、系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行机制。
从2000年的“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到2012年的“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成都市历经十余年探索区域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新规划,到2017年底,我们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建立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市、县、校三级心理维护体系和学校、家庭、社区协作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高位优质发展。”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近日对记者说。
行政主导:心理咨询室建成学生“心灵港湾”
“行政主导,专业引领”,这是成都市10余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经验。成都市教育局通过成立机构、建章立制、统筹规划、考核评价、出台保障性政策等措施,构建了科学、系统的工作运行机制。
2008年3月,成都市颁发《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规范》,对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硬件标准、人员配备和日常管理提出明确指导和要求。“5·12”汶川地震后,成都灾后重建持续6年,已有960所学校建成心理咨询室。主城区在全部达到基本配置的情况下,各区还建成了1—2所面积较大、配置较高的心理辅导中心,兼作区一级的心理维护中心,辐射全区学校。
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全面铺开,对校长、教师“心育”理念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已成为学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成为学生们愿来、想来,倾吐心声、寻求帮助、放松心灵的温馨港湾。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学生张一鸣特别喜欢“成长中心”的情绪宣泄室。每次心情不好时,他就会来到宣泄室,戴上手套,挥上几拳,出点汗水,心情也好了很多。他说,自己打完之后,还会和橡胶人说声“谢谢”,因为是它帮助自己心情好了起来。
自2004年起,成都市就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了对各区(市)县教育局和直属学校的德育常规工作量化考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占整个德育工作目标考核的20%。
队伍建设:教师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心理师资缺乏和专业化水平低,这曾是成都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程中遭遇的“瓶颈”。
为提升教师甄别、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成都市于2008年提出实施“学校心理辅导员ABC三类资格分级认证制度”,通过培养督导型的高层次专业心理教师(A级)、骨干型的专兼职心理教师(B级),以及以班主任为主要对象的普及型兼职心理辅导员(C级),整体拓宽心育师资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教育局把该认证制度与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紧密结合,将C级资格认证纳入“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资格准入制”,作为教师获取班主任专业资格的必备前置条件,使学校健心育人的基础更加牢固。截至目前,成都市共有2.5万余人获得C级心理辅导员资格证书,占到全体班主任人数的98%。
这一举措使得全市心理师资队伍结构系统化、专业化,真正意义上实现“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目标,是对中小学心理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在教师的这种转变过程中,成都市教科院一方面专业引领,另一方面教研推动。该院开展了诸如“同课异构”式教研、“1+1”式教研、“主题联动”式教研等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激发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建设:为孩子心灵成长搭建多彩舞台
从2010年开始,成都市建筑职中以“心灵成长”为主线,举办了以“抚慰心灵”、“感恩心灵”和“激荡心灵”为主题的系列校园心理剧活动,学生自创、自编、自导、自演。台上台下,戏里戏外,学生、老师甚至家长们被感动着、激荡着,心理共鸣强烈。
如今,校园心理剧已成为成都建筑职中一项鲜明的办学特色。该校班主任兼心理教师马全芝说:“有一次,我穿过楼道时,听见几个学生在谈论心理剧。其中一个正在用我们的一出心理剧《活着》里的台词安慰另一个同学。当时,我心头一热。原来,心理剧有这么大的魔力。”
目前,校园心理剧在成都市中小学校正逐步推广为一种心理活动课程,全市定期举办“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展评会演活动”,它无形中在校园里形成了一种健康积极的心育文化氛围,也为孩子们压抑的情绪寻找到一个出口。
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载体。近年来,成都市开展“心理活动课程建设系列研究活动”,加强心理活动课主阵地建设,探索了“心理校本课程”、“心理菜单课程”、“心理午间课程”等形式,开发建设了一批优质的心理活动课程资源。
在课程建设方面,成都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每班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普通高中学校在“体育与健康模块I”或校本课程中开设,每班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每学年计1.5个学分。(本报记者 李益众 通讯员 倪秀)
《中国教育报》2014年6月11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