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小熊 于 2014-10-14 16:51 编辑
说明:
1. 之所以使用“英属印度”是因为那时的印度还包括如今的巴基斯坦。获医学奖的H.G. Khorana的出生地和博士前的教育都在今巴基斯坦境内,把他归于印度人而非巴基斯坦人主要因为他信印度教而非伊斯兰教。
2 印度的这几位获奖者的本科教育都是在印度完成的,硕士有一半(2位)也是在印度本国获取的,虽然三个博士学位都是在英美获得的,不过,相较于中国,印度的高等教育对获奖者的贡献率还是较高的,这从侧面反映了印度的高等教育水平要比中国大陆高。
3. 4位获奖者中的3位最终加入了美国国籍,这一点与华人很类似。
4. 获得物理学奖的两位学者(Raman和Chandrasekhar)是亲叔侄关系,这也算一段佳话。其中Raman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亚洲人,如果算入其它类别,则亚洲第一人也是位印度人——著名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他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5. Satyendra Nath Bose(玻色)是位“窦娥”级的印度物理学家,他于20世纪20年代在量子物理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首先预言了玻色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等等,现在有好几位科学家通过研究玻色子和玻-爱凝聚现象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玻色却终身未能获奖。玻色也是在印度本土接受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并一直留在印度国内直到1974年(80岁)去世。
6. 印度的数学天才拉马努金1920年就英年早逝,年仅33岁,而第一届菲尔兹奖是1936年才颁发的。时至今日,还没有印度数学家获得过菲尔兹奖。
除了上述三国之外,亚洲国家(不包括以色列)中获得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的只有一人:1979年物理奖——巴基斯坦的。获得数学菲尔兹奖的也只有一人:2010年——拥有越南和法国双重国籍的吴宝珠(Ngô Bảo Châu)。
说明:
1. Abdus Salam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穆斯林,他在巴基斯坦的科学界拥有崇高的地位,他本人也长期(1960-1974)为祖国服务,是巴基斯坦核武器研发的灵魂人物,地位类似于我国的钱学森教授。1974年因宗教问题Abdus Salam离开了巴基斯坦,1996年病逝于英国牛津。
2. 吴宝珠1972年出生于河内,小时候就被认为是个天才,为越南赢得了数枚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17岁时获得越南政府奖学金去法国留学,并因证明了朗兰兹纲领中的基本引理而获得2010年的数学菲尔兹奖。没有证据显示吴宝珠是位华裔(尽管名字很中国),不过他对中国和法国文学都很喜爱,读过越语版的中国古典名著和贾平凹的作品。最近,吴宝珠已受邀加入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可见美国的吸引力真是强大啊。
3. 吴宝珠至今仍保留着越南的国籍(尽管也拥有法国国籍),国内有些学者建议中国应该允许双重国籍,这样也许会出现拥有中国国籍的顶尖学者。
通过上述的表格,我们可以说:华人、日本人和印度人代表着东方人在最高端科学领域的实力。不过话又说回来,华人和印度人的获奖者们几乎全部拿着美国护照,并且大多数从研究生开始直到退休之前,都在美国或英国学习、工作和生活,他们对自己母国(中国或印度)的实际贡献是非常有限的(不是完全没有,但主要贡献仍然给了美英),更多是精神层面对本族人的鼓舞而已。笔者并不是狭义的民族主义者,对这些优秀学者们对人类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笔者非常敬佩。笔者想表达的是,华人和印度学者们的成就所反映的是美英(尤其是美国)的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之强大,而真正代表亚洲最顶尖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的只有日本和日本人。尽管很多国人非常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事实难道不是如此吗?
对印度的情况笔者不敢妄加评论,对中国大陆而言,2050年之前出现完全由大陆的大学培养出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或菲尔兹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原因是:当“假”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学术界)时,“真”的东西、尤其是那些需要人类最高智慧的“至真”的学问,是不可能出现的。华人学者依然需要国外的土壤和养分才能登上学术界的最高峰,加上国籍的因素,我们只能称他们为“华人”,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人”,这难道不是我们国家的悲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