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牛家长圈-

查看: 3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

[复制链接]
胡萝卜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09:3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扬扬肚子露出来了,妈妈说:撩起衣服,容易着凉,请把衣服放下。女孩子坐着尿,男孩子站着尿,如果你站着尿会尿湿裤子,这次妈妈会帮你处理,下次不要再尿到裤子上啦。(露出肚子与身体是否着凉有关系,与羞不羞没关系,让孩子全然地接纳自己的身体,接纳自己的性别)
妈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夸耀扬扬会背唐诗什么的,孩子如果会,说明他具有这能力,这属于自我的内在积累。孩子习得某种能力,只是为了自身内在的积累,不是为了取悦别人。
妈妈从不要求扬扬在客人面前表演歌舞,扬扬可以随时想跳就跳、想唱就唱。想跳想唱是扬扬的内在喜欢这样做就这样做了,有没有人观看都一样。
不把孩子成长的力量放在取悦别人上,而在于自身的累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无论面对几百上千的观众,她都能放松地、自如地表现自己——我有这个能力,我展示就行了,无关乎你们对我的评判!因为从小没有以别人的评判指导自己的习惯。
扬扬妈妈在哈佛女孩的书上曾学过一招,让孩子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任:再不乖,妈妈生气啦。未遇上“爱和自由”时,扬扬妈曾经用过,看了《爱和自由》之后,吓出一身冷汗:还好,用得少,赶紧改。如果长期让孩子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任,孩子就学会观言察色,迷失自我。扬扬妈后来的说词是:宝贝,必须做某件事情是因为……(某个自身需要做的理由)。妈妈生气是因为妈妈自己有情绪,和你无关。
打针了,扬扬说:“妈妈我怕。”妈妈说:“是的,打针是让人害怕。一会儿,护士阿姨扎针的时候,你觉得疼,想哭可以哭,想大声叫也行。妈妈会抱着你,妈妈在身边陪你,安慰你!”
然后亲亲扬扬,更紧地抱住她,扬扬从妈妈的眼神中获得了支持的力量。每一次都用这样的处理方式,扬扬对打针不会强烈的抗拒。
让孩子学习敞开全身的感受力去感受疼痛。如果痛苦一来,就把痛苦与自己阻断,那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起了心理防御机制:我不要感受,我不要感受。这样的孩子习惯的模式是:不要记住,不要记住,记住是件痛苦的事。长大后常常做事常常丢三拉四的,因为这些已经成了他头脑里的自动化的体察和感知模式了。
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直面痛苦的能力,他也不可能有很强的艺术感受力。我们现在的家长最常用的模式是,把孩子的感受与自我断裂开,然后又逼着孩子学艺术,孩子无法深入地学习艺术时,就骂孩子,殊不知学艺术是以敏锐的感受力为基础的呀!唉!
扬扬在学习分享,妈妈问:“宝贝,涓涓和你分享蛋糕,你开心吗?”“嗯,开心。”“你下次愿意和她分享你的食物吗?”扬扬妈用的这句话的关注点还是放在孩子的内在的。通常情况下,妈妈们爱用另一句:“下一次,你一定要和涓涓分享食物哦!”外在的要求出现了,压力随之而来,内在的意愿不被重视。
尊重孩子肌肤的感受力。有一天,妈妈给扬扬买的小裤衩时,遇上了扬扬的小伙伴景儿的妈妈也在那个店里买小裤衩,说景儿非常喜欢穿小裤衩。买回来后,扬扬不想穿,那个当下,妈妈脑海里冒出一句话:“你的小伙伴景儿就爱穿小裤衩,你怎么……”还好这句话没说出口,妈妈知道每个孩子肌肤的感受力是不一样的,不能和别的孩子对比,于是改了一个说法:“扬扬,你为什么不喜欢?”“我觉得裤衩太小,穿起来不舒服。”“哦,不舒服,那是旧的裤衩太小了,勒到你的小屁屁了,今天妈妈买大件点的了,你试试看,如果还是不舒服,妈妈另想办法,好吗?”
你看,小小的穿不穿小短裤的一件事,都得注意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感受力上,不能勉强孩子,不能把别的孩子的情况套用在自家孩子身上。
有时候,扬扬妈也会犯些小错误,比如说:“扬扬,快穿上这件裙子,让我看看漂不漂亮。”扬扬说:“好的,我呆会儿穿到学校,老师们肯定会说我漂亮。”扬扬妈一听:“坏了,要是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取得别人对自己外表的评价上,岂不成了别人的心理奴役?”到了学校赶紧交待老师们,给一点肯定就行,不要过多地评论扬扬的衣服。多少人一辈子着装都是为了迎合别人,没能力却硬要买名牌,为的是让别人看起来自己有身份。明明自己穿着不舒服,别人说好看,就把自己的身体硬挤进去,折磨自己活受罪。
穿衣服这件事也还是得回到内在感受上,后来扬扬妈学会了这么说:“宝贝,这件衣服喜欢吗,穿在身上的感觉怎样?”“宝贝,试一下这双鞋,走几步看看,感觉怎样?合脚吗?”这样的说法仍然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内在的感受。
妈妈最经常对扬扬说的是:宝贝,你乖的时候,妈妈爱你,你不乖的时候,妈妈也爱你!妈妈发出的信息是:你的自我无论是什么样子的,妈妈都无条件地接纳。
无条件地接纳使得扬扬从小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状况,包括认知上:妈妈,这个我不会。她从来不需要因为自己不会而羞愧,她是小小孩,本来就要在不断学习中长大呀,不会这个那个的多正常呀。身边却常常听到一些妈妈对孩子说:你不是会这个的吗,怎么不会啦?孩子一下子就听出这话里有批评的意思,心里更不自在了,哦,我不会,妈妈不接纳我,下回不会的时候,可不敢让妈妈知道了,要知道又该遭批评了。
一个孩子处在孩提时候尚不敢朝妈妈敞开心灵,长大以后,进入青春叛逆期怎么可能与长辈进行顺畅地交流?
我们说六岁以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与成人之间、与社会之间互动的模式是否是健康的、人性化的,而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
扬扬妈从来不阻止孩子哭泣,做好共情,接纳孩子内在的情绪:宝贝,妈妈知道你不开心了,妈妈理解。妈妈爱你,妈妈在这儿。
成人学习做个好的陪伴者!当孩子被告诫不要哭时,孩子往往把悲伤压抑得更深,负面情绪始终无法消除。我们往往以为孩子忘了,其实上过一些心灵工作坊的朋友就知道,无论这件事过去十年三十年或更久,一旦情景再现,所有的痛一如当初般强烈,绝对不会因为时光的推移而减少一分一厘。
在扬扬吃饭的提醒上,妈妈说的是:宝贝多吃饭就能长身体。除此之外不说争第一名之类的话。因为妈妈发现,之前爸爸和保姆爱用这种方法哄孩子,短时间内是有效了,但是出现了潜伏症状。
那一次,妈妈带着扬扬和另一个三口之家登山时,那个家庭的孩子是个十二岁的男孩子裕裕,当时的扬扬两岁三个月,妈妈和扬扬速度慢,裕裕妈就在后面陪同着一起慢慢走,裕裕和爸爸总走在好远的前面。一路上只听扬扬着急的声音:等等我,不要那么快,快停下。然后在裕裕哥的等待下,心急火燎地冲上前去。妈妈一看这情形,扬扬显然不知道自己与十二岁的裕裕哥哥之间体能上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她就是急呀。
妈妈估计她心里想:哎呀,我要做第一名,我可不能做第二名,第二名不好,不好,我就不要!所以不顾一切地数次要向裕裕哥哥发起冲击。这就是我在前面提出的不能接纳自己能力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在孩子尚未具备竞争能力时过早地引进竞争。孩子现在需要的是与内在的连结,而不是与外在的标杆较劲,到心智发展成熟了,掌握了社会游戏规则之后进行良性地竞争当然是必要的。
经过登山这件事后,妈妈感悟到“第一名”这个方法的毒性不小,坚决禁止家人再用。
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对自己负责就行了,要是如衿衿妈说的,衿衿吃饱了,爷爷奶奶就开心,吃饭又成别人的事了。这个话题应该归到立界限里去了。但归到成长的注意力应在内在还是引向外在,也是适合的。吃饭是为了爷爷奶奶开心,肯定是引向外在了。
分析到这里,该结束了,希望更多的父母能被触动,来改变,来理解“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放在内在”,在养育中保持警觉,建构起孩子的自我。
让每一个孩子放松地成长,听得到内在的声音,纵社会化却无损她的自我。妈妈们自身寻求成长的过程中,也适用于这一法则,把自己成长的注意力放在内在,保持深度地觉察,一切美好的可能就会到来。(保持对这个内在变化的世界的平等心是更深的修为了!)
这样与内在深度连结,一点一滴建构起的自我,到某一天将会彰显出强大的力量。
另:语言的力量:
妈妈:我这件衣服漂亮吗?
宝贝:你感觉呢?(在内在)
“怎么穿了那么久还没穿好?”(从外在否定孩子)
“穿鞋子很考验你小手的灵活性,加油!”(正面鼓励)
“筷子用起来很简单,你看我。”(否定孩子的体验)
“筷子用起来可能不很简单,底下对齐可能更容易夹起来。”(支持肯定,示范)
例:
倩倩,五岁,是一个容易紧张、容易掉眼泪的女孩,她最喜欢的表姐在这里和她一起度过了一个暑假之后要回去了,倩倩感到很难受,可妈妈好像不是很理解她的感受。
倩倩(眼里含着泪水):姐姐要走了,没人跟我玩了。
妈妈:你会找到别的朋友的,你可以和隔壁的晓峰一起玩啊。(否定孩子的感受)
倩倩:我不喜欢和他玩,姐姐才是我的好朋友。
妈妈:可姐姐也要回家啊,所以你不能这么耍赖。(还是否定)
倩倩:妈妈!(啜泣)
妈妈:你都已经五岁了,大姑娘了别这么哭哭啼啼的。(不接纳孩子内在的悲伤感受)
倩倩狠狠地瞪了她妈妈一眼,然后就跑回自己的房间里,关上了门。
如果用以下这几句话,很明显看出来,孩子的整个内在感受是被接纳的。
“没有姐姐你觉得很孤单。”
“你会很想她对不对?”
“当你们习惯在一起的时候,分开是很痛苦的。”
“没有姐姐在,你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一个人玩了。”
这样的回答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亲密之感。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
关于这个话题,我的思考:我想,哪怕妈妈什么教育体系都不懂,只要在六岁前与孩子的内在保持连结,这个孩子就绝对健康。不拿大道理压孩子,不与别人比较,完完全全地关注孩子的内在,仅此一条,孩子将终身受益!
通过这些思考,我发现我与我家丫头内在的连接更深了,她的每一刻如花般绽放的情绪,深深地吸引着我。早早听到“儿童是成人之父”,现在才内化了。把我自己也内化成四岁,全然地感受着生活的快乐!
有时候看到电视上有关远古人类生活场景,我就想:“人类从古到今发展得这么快,到了今天还要往哪发展呢?”看着纷繁的世界,我常常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楼已甚高,飞行员已达月球,未来还要怎样呢?
曾经有人断言奥修是超越现在人类一千年的精神领袖,刚刚看到这个说法时,对于一千年后人类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理解。现在我开始时时关注自己的内在和周围人的内在时,才真正明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慢慢放下对外在物质的索求,不断探索人类的内在世界,不断深入了解人类和宇宙,不断了解人和宇宙的关系。千年后的人类将呈现出灵异超凡的面貌,也许那里的人类,已经能自如地将自己与宇宙意识深深连结在一起。那时候的人类也会为今天我们只追求外在世界的成功而叹惜,就如我们今天赞叹千年前人类的状态一样。
我似乎找到了人类发展的方向?!
毫无疑问,外在的极度丰富的物质文明之后,必将走向内在世界的探索!
让孩子的前六年走向内在,这样的生命是喜悦的快乐的平和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更多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成长,敬请大家关注壹牛微信公众号: “壹牛升学资源圈”和“壹牛家长圈”。搜索微信公众号“sxquaner”和“www-16jzq-com”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让社区更精彩

  •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10:00-17:00
028-86691808

关注我们

反馈建议:985052335@qq.com
Copyright   ©2016-2022  壹牛家长圈www.16jzq.com  Powered by©Discuz!
  ( 蜀ICP备16021970号-1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