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壹牛,和更多牛爸牛妈们一起交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张益勤
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
只要孩子在就学,亲师沟通几乎是每个家长必须面对的课题,有状况时该隐忍还是理论?父母必备正确的亲师沟通话术,帮助孩子在校顺利成长。
“老师功课出太多,我周末要带小孩出去玩,怎么写得完?”“为什么我的小孩要扫厕所?”“学校蚊子太多,小孩被咬成红豆冰怎么办?” “隔壁班每天早上都在阅读,为什么我们班上闹哄哄,我要转班!”“学校荷花池的青蛙,每天晚上都叫个不停,我们怎么睡觉?”
以上的疑难杂症都是家长跟县市政府的陈情。这些陈情内容表述了许多家长的不安和不满,但是家长若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学校有疑虑,除了拨打投诉电话、投书市长信箱,或是直接找媒体爆料,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其实可能效果更好呢?
身为家长到底该如何跟老师、学校有效沟通?
避免两种极端处理态度
孩子的亲师冲突,常常有两种极端的家长。一种是态度消极,怕多事,因此要求孩子“吞下去”。
台北市家长协会常务理事常玉慧表示,发生问题,家长最常觉得自己的小孩运气不好、遇到不好的老师。为了避免孩子在学校被标签化,家长选择自求多福,甚至直接转学……
但家长的待人处事,经常是孩子的榜样,如果遇到问题只是消极逃避,孩子学到的是怎样的身教呢?
另外一种极端则采取完全不一样的态度。他们非常积极介入,使尽全力解决问题,却有可能用错方法。譬如,擅长使用公务单位的陈情管道,或是爆料给媒体。这种家长以为,施压给学校的长官,问题就会被解决。但是事实上,这些陈情最后仍然会回到学校内部,由学校提供相关资料向陈情人说明。
换言之,这样的“越级”陈情,处理效率并不如家长直接找老师沟通,或是请学校协助来得有效。
甚至,若事情闹大,引起媒体注意,孩子反而可能受到更大伤害。
因此,如何到学校亲师沟通,清楚的表达诉求、解决问题也就成为一个现代家长的重要课题。
方法一 利用班亲会认识其他家长
孩子上学后,除了小孩有“分离焦虑症”,爸爸妈妈也同样需要时间适应。一方面见证孩子长大了,进入下一个阶段,但是另一方面,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范围,难免有些不放心。
为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云林县家长协会理事长张汉建议,家长要尽量出席班亲会(台湾学校的班亲会是由各班家长自愿组成的组织,结合每个家长不同的兴趣、专长,义务服务班上的孩子,提供一些资源,参与学校的一些生活教育等等。——新东方家庭教育注),认识其他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家长们平时除了交流情感,也可以交换孩子在学校的情形,学习与学校打交道。
团结家长的力量,将有助于事件发生时厘清事情真相。张汉建议家长在事件发生时,可以透过班亲会认识的家长,或是班亲会主席,旁敲侧击,打听其他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多方打听,收集证据。
一位新北市校长也说,班亲会主席就是每班的家长代表,透过他们反映问题,不但可借由班级力量向老师形成压力,还能控制事件的风暴范围,算是较理性的做法。
方法二 厘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孩子回家反映问题、抱怨老师,家长通常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先骂老师?还是骂孩子?新北市漳和初中家长会会长林玉婷有近十年的家长会经验,面对每位家长的陈情,她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安抚情绪”,“最重要的是,先别在孩子面前骂老师。”孩子也会观察家长的脾气,若是家长总是对老师不满、不屑,长久下来也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甚至是对长辈的态度,不利于日后管教。
安抚情绪后,家长要理性的厘清事件真相,并且向相关人等确认事件的来龙去脉。
常玉慧建议,家长可以多问“为什么”来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全貌,厘清前因后果。
“孩子最常说自己被同学欺负,又被老师处罚,”常玉慧信手拈来学校经常发生的冲突,“却没说是自己擅自拿了别人的铅笔或橡皮擦。”她提醒,孩子经常只看到事件的“结果”——被老师处罚,却忘了交代“原因”——擅自拿别人的文具来用。
“家长经常会担心学校息事宁人,”张汉说出陈情家长的担忧,“但是除非有确切证据,否则很难要求学校有所作为。”张汉在家长协会处理陈情案有近十年的经验,他也中立的认为,孩子回家反映的问题,家长要避免一言堂。如果是孩子的错,孩子也必须道歉,“人都会讲对自己有利的话。”
方法三 用“圈叉圈”做友善交流
通讯软体盛行,亲师沟通除了最常见的联络簿,包括手机、脸书(Facebook)、LINE等,都可能成为亲师沟通的工具。不管是用联络簿,或是亲自到学校询问老师,都要温和、委婉,但是要清楚表达。
一位新北市小学校长表示,不论家长或是老师,在沟通时都只要记住一个口诀“圈叉圈”,也就是开头与结尾都不要忘记夸奖对方,而把一些要求、问题或是需要对方配合的地方包在中间。
譬如说,家长若觉得老师功课出太多,与其直接说:“请老师下周末功课出少一点。”不如先委婉的肯定老师对学生的用心,再询问老师出作业的方式是不是能有些调整,说出自己的难处,最后再留下自己的联络方式,长久下来,将有助于亲师的信任关系。
张汉也提供私房话术,三个简单问题,给家长营造好的亲师沟通。包括:“孩子说了什么?”“家长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如何了吗?”“请问老师知道这件事吗?”他也提醒,永远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老师一起处理问题,“而不是无理的要求换老师。”
方法四 装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家长出面,更多时候是训练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名广播节目主持人陈凤馨回忆孩子初中时和同学发生冲突,甚至被威胁放学后找人教训他。陈凤馨尽管有些紧张,但她没有报警、到校教训同学、请求老师保护等,反而提供孩子方法,请孩子试试看。
“我建议他在放学前先找同学把误会解释清楚,我和他爸爸也会在放学时开车到后门,在他看得到的地方等,有任何状况就立刻报警。”透过家人的支持,她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力量,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最后儿子果然化解冲突,当天也没有人来围殴。
“最大的收获是他建立解决问题的自信,”陈凤馨建议,父母爱子心切,但是除了替小孩出气,或许也能想办法帮助孩子,建立他解决问题的想法和做法,同时也给孩子一个安全感的陪伴和支持。
“反映问题,是为了让老师找到和小孩的相处方式,”常玉慧认为,家长要把自己当做桥梁,协助老师和孩子相处,“重要的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家长和老师就像是两个齿轮,同心协力,让孩子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顺畅。
(原文略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