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对于高考语文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凡是高考语文能够稳定在130分以上的学生,语文作文都必须在50分以上。无论是语文总分在100分出头,还是在110分到120分之间难以继续提高的同学,作文都是一块大分值的“肥肉”。
高考作文从分值分布来看其实很有意思,除了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文字功底差,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无法满足字数要求之外,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都出现在审题立意上,连带着后面的结构框架、论证都出现问题。
分数落到40分以下的学生,文章往往存在着偏题、离题的问题。分数在40-45分迟迟无法突破的学生,也常常存在着剑走偏锋、扣题不准、结构混乱等问题。
在这种情形下,堆砌辞藻、“打磨语言”、“名人开会”反而成为一种最简单直接,但事实上不是那么有效的提分方式。
◆ ◆ ◆
议论文的“工具性” | 一个突破口
我们一直强调,议论文的写作与考察可以分为工具性、文学性两个范畴。工具性,即是要求立意明确,行文有逻辑、有条理,表达清晰。文学性,是指文辞华丽、文采飞扬。
非常可惜的是,中学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在议论文的审题立意、辨证逻辑、论证方法、论证技巧等方面花费的时间过少,甚至很多老师的作文课往往都是“讲解范文+当堂作文”的模式,学生也鲜有就同一篇作文与老师反复修改求证的经历。最终的结果是即便作文穷尽了辞藻,得分总是无法达到预期。
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使得文学性可以依靠大量的模仿、阅读、甚至辞藻堆砌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议论文的工具性则需要一个更加细化的指导,包含拆解作文题目、分析高分作文、练习如何搭结构、展开论证等步骤。
在创知路议论文写作手册当中,首先将议论文分成就事论事型、据事说理型、比喻说理型三大类型,对不同的议论文类型展开议论文写作的具体指导。
在就事论事型议论文当中,着重讲解了“如何挖掘有深度的立意”、“如何建立行文的逻辑”两个专题。
在据事说理型议论文当中,重点讲解了“论据应该如何选择”、“论证如何展开”两个专题。
一套完整的议论文写作技巧,必须包括:审题、分类、立意、结构、论据、论证的具体指导,目的就在于使行文更加有章法,使强化训练变得更加有方向,使所有的文章不是滥俗无意义的套作。
◆ ◆ ◆
写作技巧怎么练 | 骨架法
审题这个层面的具体方法,议论文写作的教材把三种题型分类说得很清楚了,不同题型对应不同的文章结构、论证方法,在教材中也有相当多的阐述。这里主要说下怎么练。
第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写作文,是笨办法也是有效的办法,只是太花时间,特别是到高三下学期考试密集,很难去用很多时间去写。
第二种方法姑且叫“骨架法”,用一个带血肉的骨架代替完整的作文行文,将每篇训练的字数控制在300~400字左右,占据大开本笔记本的一页,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
◆ 审题:将题目归为就事论事、据事说理、比喻说理其中一种类型;
◆ 立意:根据文章类型确定文章立意,写下文章主要观点,定下文章的分论点和结构;
◆ 破题:按照正常的作文模式,写下开头的1~2段;
◆ 正文:写下每段的开头句(中心句、衔接句)、分论点(主旨)、论证方法、论据的关键词(无需展开)、每段的结尾句(中心句、衔接句)。注意,不展开论据。
◆ 收尾:按照正常的作文模式,写下结尾段。
按照这个方法完整写下来,其实文字量也不少,其实只是省掉了具体的论据展开,但是逻辑、框架、观点、关键段、关键句都保留了下来。写完了,最好找语文老师批改,只是先要沟通好,免得语文老师一头雾水。
这个方法对训练审题、立意、结构、论据整理、论证方法有比较大的帮助,但是对训练作文的语言风格、练字没有太大帮助。
◆ ◆ ◆
结构框架怎么搭 | 读好书
有的家长说孩子作文不会搭框架,这里还是推荐我们的高考议论文教材,“就事论事型作文”一章中就这个问题有专门的专题指导。
对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来说,则需要从平时的阅读中,一边学习文章的结构框架,一边积累作文素材。为了学习议论文的框架,阅读素材不应当选择散文随笔、小说等结构不好把握的文学作品,而是应当在社论社评、评论性文章、学者的学术作品和通俗读物入手。
这类文章的论点、分论点、逻辑结构、论证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相应的也比较好学习(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做现代文阅读最喜欢这类文章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作家,推荐清华教授刘瑜的通俗读物,代表作有《送你一颗子弹》、《观念的水位》、《民主的细节》。再早一些的有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等杂文集,更早的就是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
当然还有鲁迅,鲁迅的杂文也是一流的。
第二就是当代的杂志、新闻作品。有家长在群里提到人民日报,个人觉得人民日报早几年的文章论证和结构是很好的,但是现在看来不太接地气。现在可以看看人民日报的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一些文章写得还是很有意思的。
评论性的文章报纸上往往不是特别集中,可以在凤凰网、澎湃新闻网(不涉及敏感问题)上面看评论性文章或者这些新闻门户搜集的其他报刊的评论性文章。
最后是外国人写的文章,很多外国的学术著作、学术通俗读物、评论性文章,比较看重文章逻辑和结构,所以也比较容易学习,缺点是离高中生比较远,不耐读。
其中英伦哲学家阿兰·德波顿的书籍,例如《哲学的慰藉》、《无聊的魅力》等,简单易懂不失逻辑性,对高中生来说也有一定深度。
一些国外主流新闻媒体的评论性文章也值得一读,这些网站多半都有中文网站(已经过滤过了,没有政治问题),比如英国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其评论文章都比较强调逻辑性和框架性,论证方法也很全面。
这里说个题外话,中学的语文教学不太重视文章结构、写作技巧、逻辑,但其实很多课本的文章,比如《出师表》、《师说》都是很好的素材,论证方式、论证结构都值得学习,可惜大家很少从写文章方法的角度来分析。
对于只是希望拓展课外阅读的学生,尤其是时间有限的高三学生来说,建议挑选喜欢的文章进行精读,去思考几个问题:
◆ “文章为什么说服了我?”
◆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观点之间关系是什么?”
◆ “作者先论证什么再论证什么,为什么以这样的逻辑展开?”
对于文章搭结构的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对文章进行精读的时候,可以在一张A4纸上把文章的开头结尾、每段的主要观点、论点、分论点、论证方法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罗列下来。这个方法比较花费时间,不适合高三学生花大力气去做。
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强、思考深度较深,完全可以尝试一些不需要太多基础知识的学术作品或学术型通俗读物,比如三联书店的新知文库,当中的《逼近的瘟疫》、《路西法效应》、《枪炮、病菌与钢铁》都是值得一读的作品。
◆ ◆ ◆
三大类作文素材 | 如何积累
很多家长关心作文积累素材的问题。其实,积累素材无非:名言、事例、观点三大部分,我们分开来说。
名言部分高中其实都会帮学生进行整理的,学生也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阅读去积累。 有些学生喜欢“拿来主义”地看一些高考高分作文(尤其开头结尾),但要注意分析这些高分作文是如何使用这些名人名言的。
事例就是名人轶事、传说神话、小说传记、新闻事件这类,靠学生的积累和课外阅读。这类事例类的素材其实挺好用的,因为一个事情可以多个角度去解读,所以一个素材也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被大家用滥的苏东坡李白就是这些。
对高三学生来说,可以从下面三个地方积累:
◆ 一是休息的时候可以看一些经典电影(别看电视剧,会累死),比如经典世界名著改编的《悲惨世界》、《飘》等,或者《少年Pi的奇幻漂流》、《肖申克的救赎》、《楚门的世界》等;
◆ 二是可以看一些名家写的其他名人,比如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北岛的《时间的玫瑰》等
◆ 三是一些时事类文章报道的名人、艺术家、科学家,这里我就不罗列了。
一些学生也喜欢去积累希腊神话当中的事例,人物名字洋气,情节寓意深刻,文章结构短小,所以也很适合用作素材积累。
最后是观点,这里不建议做专门的积累。很多写作文总是因为剑走偏锋而拿不到高分的学生,往往都是存在审题问题,前面已经讲过,我自己高中也是这样。
当然,必须强调一下,不要矫枉过正,现在全国卷的作文趋势下,写作文不是完全靠事例、靠“名人开会”能够堆起来的了,素材一定是建立在好的审题和框架前提下。
◆ ◆ ◆
议论文到底在考查什么?
史铁生先生的遗孀陈西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所有的观点都被人说过,而所有的角度都被人站过,但是每一世、每个人都得重新来过。”
太阳底下或许已经没有新鲜事,但作文究竟在考查什么呢?
归根结底,议论文考查的是:你怎样把一个观点,漂亮地论证清楚。现在全国卷也正在往这个方向走,而一些省份已经走在了前面。
转自:创知路教育帮
本文由龙爸整理自网络,转至壹牛家长圈是为了更多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但不代表我们同意其观点。若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点开下面链接继续跟帖互动讨论,大家共同交流!
http://16jzq.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018&fromuid=48384
欢迎加入壹牛家长圈系列家长群:
【壹牛】高考家长群 156704153
【壹牛】17 中考家长群 255408023
【壹牛】初中家长群 333035273
【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
联系电话:028-8669180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10点至下午17点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