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高考改革后的优生断层?
发布时间:2016-08-31
责编:本地
浏览:
来源:
复制链接
日前,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世洁先生表示,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之一就是优生的断层现象。对此,于先生还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今年江苏省的改革方案和未来高考要改革的方案有点相近,我们曾经分析过江苏省现在的物理情况,最近几年在清华的情况来看,属于下降阶段,江苏的生源还是不错的,出现这种问题还是高考的指挥棒导致的。”无独有偶,北京大学的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先生也表示了相同看法,今年早些时候,秦先生曾发表文章《高考改革:播下龙种可能收获跳蚤》,其中也谈到了新高考改革后,许多学生会选择简单易学的科目,放弃繁难的理化。从而导致生源质量下降。
应当说,两位先生都准确地看到了高考改革后中学教育有可能出现的一种趋势。但对造成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笔者并不认为是高考改革。就像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并不等于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一样。笔者认为,造成中学生不愿意学习繁难的理化科目的根本原因并不在高考,而在于就业,或者说得更远一些,即个人的发展。由于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个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只有考大学一途,才能获得良好的个人发展平台。现在,除了高考,许多人选择了打工、创业、出国留学等多种途径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及人生理想。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死守在高考这一条繁难的路上。再者,升学就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在高考内部有了更多的选择,人们认识到,不必再根据分数选择最好的学校,而是在学业规划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学校,因此,在有利于就业的前提下,许多学生能不选择理化科目就不选理化科目。第三,理化科目好但偏于研究型的学生,由于国内社会经济环境及学术风气的浮躁,其个人发展状况也不具吸引力。基于上述三方面原因,才造成了选择理化繁难科目的学生越来越少。影响每一个体行动的最深刻动机来自于个人利益。原来学数理化的人多,主要原因是升学就业体制造成的形势所迫,要有好前程,只能学好数理化,并非大家都真心对数理化有兴趣。一旦体制改革放开了人们的选择,则很快就暴露出来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年不是还有人在讨论让数学也离开高考么?我们常说,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其实这个指挥棒是升学就业体制给它的,当升学就业体制市场化改革以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费上学、自主择业政策实施后,这个指挥棒也就不灵了,因此把优生断层的问题归因于高考改革,也就有失公允。
对于高中阶段学习理化的人不断减少的问题,笔者认为这很正常,不用过分担心,一个成熟的国家并不需要都是科学家,而是艺术家、企业家、服装设计师、电影明星、体育运动员、杂货店老板、销售工程师等各路人才交相辉映。美国教育中,大多数学生的数理化也并不优秀,但人家数理化优秀的学生那可是真正优秀!所以,我们真正应当担心的是我们国家中优秀的理化生是否能和别人竞争?而这除了学生个人的天赋、兴趣而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目前我国科学家的生存发展状态如何?这一点,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从升学就业方面进行制度设计。笔者曾建议:我们应当像免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一样,实现免费研究生制度,对于在基础研究领域确有特长和兴趣的学生,经过考核录取到相应高校后,应当实行上学免费,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相应的科研院所工作的政策。这样,就为此类学生的个人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仰望星空上。
果真如此,笔者相信,定会有更多的对数理化及其他基础学科有兴趣的考生积极地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优生断层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者系明略学业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 张恒亮
本文影响了 117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