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不上130分,一定是认识上有误区!
前一段时间,长沙家长转发了长沙家长圈的一篇文章《长沙四大名校真的不如衡水吗?》其中文章认为,两地的评分标准不同,尤其是语文,河北语文出现大量140分以上高分,显然不正常。
这个观点有三个问题值得推敲:
◆ 首先单科分数名次是不公布的,一篇洗地文怎么可能拿到具体数据,140分以上,河北、湖南、湖北各有多少人,无数据无法对比;
◆ 140的分数标准显然不是一个代表语文高分的标准,与河北同学交流,他们也普遍认为,语文130以上,已经是满意的成绩,140同样可望不可即;
◆ 到底是河北大量出现语文130分以上,还是河北某学校大密度出现130分以上,这个是两个概念
如果语文130分以上是一个令人满足的分数,河北出现这个分数以上的人数,又远大于湖南、湖北,语文130分以上,又密集在一个学校……
并不说明,四大名校不如衡水,而是说明,语文稳定取得高分,有明确方法!
◆ ◆ ◆
语文学习的最大误区
大家都说,提高语文成绩就要多读书,多写随笔,培养文学素养。而且,越是一些语文成绩突出的学校,就越强调积累和文学素养,甚至学校老师平时的培养也是如此,课内的内容并不重要,讲什么课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积累。
可是,文学素养,语文能力,看上去很美,但是同学们是否买账呢?
让我们认识一下真实的学生生活吧。从高一的期中语文测试开始,语文测试的模式就和高考没有什么差别,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但是每一个部分老师却没有花时间去专项讲,考试砸了,这些强调语文功底的老师,或许带着嘲讽,零星点点地给你讲一点方法、技巧,也就过去了。
久而久之,在很多同学的心目中,语文考试分数的提高,就成了性价比最低的一件事情,不如把这样的事情放在数学、物理这样的学科上。
很多语文老师认为,这些同学目光短浅,语文积累提升之后的美妙结果不足为外人道。
岂知?!
第一,任何一个人做一件事情,都需要目标。
一个高效的学习进程,一定是:设置目标、完成阶段性的目标、取得阶段性的反馈、获得奖励(激励)、设置更高的目标从而开始新的循环。
当一个事情屡次尝试却因尝试的时间不足,在和此件事情同等重要且类似的事件,能够产生结果的情况下,选择另一个事件,就不是目光短浅,而是理性选择。
高中语文学习恰恰是一个尴尬的过程,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得不到激励、看不到成果、感觉不到进度条。比起数学物理这样目标可以划分得无限具体无限精细的学科(比如单纯整理一道错题,做一张套卷),语文就成了很多学生眼里的鸡肋。
这是语文学习如今尴尬境地的内在因素。
第二,对整个高中学习来说,语文的培养计划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目前的高中考核体系,不再是僵硬的“一考定终生”,博雅、领军、自主招生都给你更多可以争取的机会,来保障自己的高考升学。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特别是高二一年的期中期末考试,直接决定着暑假夏令营的名额。除此之外,高中阶段的每一次大考都是重要的参考指标,都需要得到学生格外的重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靠“日积月累”的语文,又区别于数学、物理等学科,没有那么明显的见效。学生被迫关注眼前的成绩,对于很久以后才会见效的语文,往往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后。
在高一高二阶段,如果老师单纯让学生积累,提升文学素养,不重视语文应试技巧,或者说,将积累提升和应试能力提升割裂地放置在高一高二和高三,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在高一高二干脆放弃语文学习。
◆ ◆ ◆
究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想要学好语文,除了“日积月累”,同等重要的是具备“答题套路”,也就是应试技巧。
很多人都认为语文的阅读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答得差不多就可以给分。实际不然。在语文高考的阅卷过程中,都是按点给分。这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掌握特定的答题套路,答到相应的采分点,才能得到更多的分数。
其实现在很多同学学习语文的困惑也正在于此,不知道语文的主观题该答什么,所以答题效果并不好。而解决了答题套路的问题,也就是说,按照固定的步骤和要点进行作答,才能够答得更好。
比如说诗歌鉴赏,不管题目怎么问,答案永远也出不去“语言技巧,形象意境,思想感情”三方面。围绕着以上三方面,再去结合题目信息去答题,答案就一定不会偏题或者跑题,或者说,更容易也更准确的回答出正确答案。即使你完全没有理解题目信息,只凭着答题套路和模板,也总是可以瞎猫碰上死耗子。
理科生不会学语文,就是因为语文老师总搪塞他们说,这个题你需要“感觉”一下,才能做出答案。实际不然。语文的高考,想要把题答好,答清楚,让阅卷人一目了然的看清你的得分要点,必须按照既定的格式和规范进行答题。
只是靠自己的感觉答题,很容易把题目答乱,即使要点齐全,也有可能得不了全分。按照固定的步骤和方法去答语文题,就像用特定的公式去解数学、物理题一样,掌握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语文成绩就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升。
◆ ◆ ◆
那我们还要不要积累?
要,当然要,但绝对不是傻傻地漫无目的地积累。
积累也是讲方法的。积累有两方面事情要做,一方面是文学积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诵古诗文,还有一方面是名著阅读,增强对经典名著的理解和领悟。
先谈文学积累。在有着繁重的数学物理作业的情况下,大多数同学是很难每天拿出半个小时来进行语文学习的。而在我们的课程要求里,又有着大量需要我们背诵的古诗文。
最轻松的高一上学期,同学们也要背诵《氓》《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总计15+篇又长又难背的古诗文。这样的背诵压力对于在学期内的学生来说实在是过于繁重,大多数学生也都选择了只在考前突击,而这样的结果就是考完就忘,更不要提灵活运用在作文中了。
对此,我们给出两条建议:
第一,把课内的背诵放到假期。
假期的学习特点就是老师的指导较少,而自己的学习时间较为充裕。把背诵默写的任务放到假期,一来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二来提前背诵下学期或者再之后的内容,本身就需要预习这些古诗词、文言文,这也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你的理解。
第二,积累一定的课外诗词。
除了背诵课本上要求的篇目以外,我们还应该再多背诵一些其它名篇,这些名篇中的句子你很熟悉,你应该去背诵全诗、全文。
现在的高考作文里,大家张口闭口就是课本中讲烂了的那几个苏轼、陶渊明,阅卷老师早就产生了审美疲劳。这个时候,或许你背诵了一些小众篇目,加以引用,比如还是婉约派,晏几道就是课内很少涉及的词人,“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把这样的诗句准确运用到作文当中,很容易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个时候,或许你背诵的是一些名篇的全文,当别人总还在使用那几句名句时,你用一些其他句子,再化用几句名句,就比那些“死人开会”的同学,高明不少。
再谈名著阅读。例如在2016年北京卷的《考试说明》中,新增了12篇高中必读名著,加入了高考考查范围,而其中如《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等作品非常长,学生拿出整个一个月都不一定能读完。同时,有些名著写得也相当晦涩难懂,人物冗杂,关系混乱,学生读起来没有兴趣,非常艰难。
对此,我们强烈建议大家在阅读大部头的名著的过程中,从名家书评、读书笔记入手。这样有两点好处:
首先,阅读读书笔记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好的读书笔记涵盖了名著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同时还包括着名著当中的几个细节。仅仅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透彻系统地掌握一本名著,完全了解它,同时还可以在作文中提及名著中的细节,为自己的作文增色。
同时,阅读读书笔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之后,学生更容易被它吸引,对它感兴趣。而有了兴趣以后,他也就更有可能真正去阅读这一本名著。当然,名著阅读也可以放到高考之后,找一个惬意的时间,静下心来读文章。
最重要的是,很多传世名篇,对于阅历有限、思想纵深不足的普通中学生来说,难以真正了解其精妙。阅读名家书评或者读书笔记后,再回到这些难啃的大部头当中,学生则更容易进入到作品并且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的语文都应该以追求130分以上作为目标!
编后记:一直以来很多学生心目中,语文学习是一个和“素养”二字高度挂钩的过程。殊不知学"语文靠素养",就和“学数学靠智商”一样,属于正确的废话。
而高中的语文培养方案,又让很多经历了高中三年的学生深知,高三的语文和高一高二真的不是一个玩法。这样一种培养模式,让很多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学语文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不着门道。
事实上,语文这个学科和数学物理英语相比,并不具有天然的特殊性,从结果意义上说,都是最后高考当中不可或缺的150分。在其他学科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理所当然地向学生传授应试技巧的时候,语文学科没有例外的必要。
积累和方法并重,才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
联系电话:028-8669180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10点至下午17点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