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课改传闻为何让大家信以为真?
发布时间:2016-11-30
责编:本地
浏览:
来源:
复制链接
芬兰课改传闻为何让大家信以为真?
只看到人家的教育成果,看不到人家的教育过程;只看到人家的教育成就,看不到人家的失败教训。这种妄自菲薄的教育心理,尤其在国门打开后,成为一种诡谲的心结。
“2016年11月14日,请大家记住这一天。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正式下发通知,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也就是说,赫尔辛基的孩子们不用再上单独的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等……”最近,这条10万+的微信:《我们的孩子还在上补习班,芬兰人却决定颠覆学校教育》,引爆了国人的朋友圈。
世界都知道芬兰教育牛,但果真牛气到放弃课程教育一路裸奔的节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人家特地选在了课改的11月14日当天发表声明,强调芬兰不会废除学科教育,“在芬兰的基础教育中,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共同课程由《基础教育法》做出规定,学校各门课程的课时分配以政府令的形式规定”。至此,又一个“10万+”网谣华丽收尾。不过,以讹传讹的信息公害,却未必能以“10万+”的速度修复起来。
别人家的课改传闻,为什么那么像真的?这个问题固然指向当下自媒体乱象,指向资讯兑现规律下的媒介素养顽疾,但中国公众对此则谣言的应激反应,恐怕亦有着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基础。
教育牵一发而动全身,基础教育中的课改更是如此。网谣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姿态断章取义地传递虚假信息,大家还信以为真,首先反映的是国人对全球课改情况的信息不对称。业内专家的说法是,芬兰不会随意进行重大的教育改革,大约10年左右才会有一次课改,一般从讨论、征求意见、修订到最后版本,起码要两年时间。但这些基本情况,未必路人皆知,倒是芬兰教育在世界经合组织主办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名列前茅的消息,跑得比什么都快。
这些年,我们对世界教育的认知,有着奇怪的取向:只看到人家的教育成果,看不到人家的教育过程;只看到人家的教育成就,看不到人家的失败教训。这种妄自菲薄的教育心理,尤其在国门打开后,成为了一种诡谲的心结。
客观而言,“芬兰废除中小学课程教育”之所以那么不像赝品,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语境观之,亦有两种焦虑做了背景铺陈:
1自己“改”成习惯了,以为别人也信马由缰。
我国的课改也好、教改也罢,在少数学校、少数地方,确实有着朝令夕改的可疑行迹。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名师黄玉峰不久前撰文批评,“一会儿一期课改,一会儿二期课改,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来三期课改了。每一次所谓课改,又会提出一批口号,出现一批‘专家’”。
教育患上了“多动症”。老老实实搞教育,本本分分谈育人,就像“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城市规划一样,把教育大计一以贯之地承续下去,研究也好、改革也罢,才不至于步伐紊乱、心神不宁。一言蔽之,全社会对教育规律有持稳之心,才不至于以为别人都在教育的策略与路径上朝令夕改。
2解放孩子或者给孩子减负,虽说是“陈年老梗”,却终是可望不可得。
因此,“芬兰没有教研室、教师培训中心、督导评价,教师有权决定选用何种教科书”等表象,才会显得格外诱人。中国家长们对芬兰“抛弃数理化”的传闻艳羡不已,大概也是因为对自家孩子身陷“补课浪潮”心疼不已,对自己买房拼学区疲累不已的条件反射。
谣言终究会散去,故事终究会翻篇。在教育全球化与全面深改的背景下,悯恤公众对别人家课改传闻的敏感与遐思,也许多少会裨益于策马扬鞭的中国基础教育。
作者:邓海建(系媒体评论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文由雁南飞整理自网络,转至壹牛家长圈是为了更多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但不代表我们同意其观点。若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点开下面链接继续跟帖互动讨论,大家共同交流!
芬兰课改传闻为何让大家信以为真?
http://www.16jzq.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410&fromuid=48780
(出处: 壹牛家长圈)
欢迎加入壹牛家长圈系列家长群:
【壹牛】高考家长群 156704153
【壹牛】17 中考家长群 255408023
【壹牛】初中家长群 333035273
【壹牛】小升初家长群 122284038
本文影响了 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