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三审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草案》,让全国人民炸开了锅。《草案》提出:民办学校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也就是说民办的小学、初中都只能设立非营利性学校。此草案还在审议当中,若通过将在明年9月开始实施。
草案一出,网上骂声一片,民办学校不盈利,谁还来办学校?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民办学校大多数都是非营利,《草案》或将促进民办教育投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以之前民办学校的办学种类均为非营利性,2015年,国务院才通过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在全国大约有1万所民办小学和初中,只有不到10%的学校为营利学校。
本次的《草案》不过是明确了民办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所以说民办学校会因为此草案关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在之前的规定中,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对于“合理”的具体界定,则没有明确说明,也正因如此,很多民办学校的办学结余部分不重新投入教育。
但此次《草案》中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或许将促进民办学校将办学结余投入教育办学,进一步推进民办教育发展。
非营利不等于不盈利,关键看创办者是否分红
对于此次的《草案》,大多数的看法都认为,民办义务教育阶段的非营利定义,将限制民办发展,甚至民办都要关门,其实是错把非营利等于不盈利。
但是,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在接受成都商报访谈时表示,区分营利和非营利的关键在于学校创办者是否分红,分红就是营利,不分红把经费用于教育发展就是非营利。
今年成实外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4.38亿,营业净利润1.63亿元,但是,我们要知道,成实外今年在全川内新建了6所学校,光投资就不止1个亿,投资建新校也算是将收入用于办学,所以并不能仅仅因为其有利润就认为是营利性学校。
利润变现困难,民间资本进入小学、初中减少
当然,此《草案》一出,对于现在的私立学校还是有一定负面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想要通过其他方式将利润变现会非常困难,民办学校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赚钱了,民间资本在投资小学、初中时或许会有所减少。
而高中阶段教育、或者是幼儿园等设置为营利性学校,那么在定价上就可以有更多的营利空间,价格或将上涨,用来反哺小学、初中的“不盈利”。
当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草案》中规定给予新建、扩建的非营利学校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给予用地优惠,意味着建立非营利的民办学校反而更有政策优势。
非营利不等于低收费,几十万也是非营利
对于非营利学校,许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不收费、低收费,但是,理想很丰满。
目前成都的私立学校每年的收费一般在4万左右,一些国际学校、国际班的收费则更高在10到几十万,其中还不乏一些天价学校。但是这些学校贵都是有理由的,首先是学校的建设投入,从硬件环境上说,成都很多私立学校的校园环境好于公办学校,宿舍条件也比一般学校好得多。小班教学对于教师要求量大,引入名师、外教,各种高端教学设备投入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成都商报就采访了成都爱思瑟国际学校,其校长蒋益表示:爱思瑟是一所非营利性民办国际学校,每年的学费与成都片区内大多数国际学校持平,都是十多万。高收费的背后是高成本,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成本,孩子们每年两次的游学等项目均是涵盖在学费之内的。
但是对于,某些漫天要价,收费明显与教育质量不成正比的私立学校,或许将起到遏制作用。
民办给家长多一个自主选择权
教育部的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6.27万所,在校生达4570.42万人。在成都,民办学校也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成都每年高考成绩出炉时,我们都可以看到排在前面的既有公立名校四七九,也有私立名校,嘉祥、成外、实外、实外西区等等。
如今,成都市对于公立入学管理日益规范化,小升初公立学校只能摇号,凭运气。公立学校虽然给了学生们“兜底”,保证孩子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但是却缺乏自主选择权。所以每年才会有上万家长选择走私立择校,先去一所私立名校面试,如果过了,就占着这个学位,再参加公立摇号,如果摇号进了名校,那么就放弃私立,没摇到名校,就去私立。
在没有绝对的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下,私立正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补充。即使在成都这样较为发达的城市,各区县的公办教育资源都不均衡,跨区择校困难重重,民办学校的存在是顺应了中国父母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的机会的思想。
网友怎么说:
本文由龙爸转自四川升学帮
联系电话:028-8669180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10点至下午17点
办公地址:成都青羊区通惠门路3号锦都1期18楼3号(浦发银行楼上)【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D出口、地铁4号线宽窄巷子站B出口】